第242章 昨日黄花(第2页)
话都已经说了一半,高老师就“卡壳”了,就好像不知道如何继续说下去一样,他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关义,然后才慢吞吞的打开了那个黑色人造革提包,从里头掏出了一个玻璃瓶。
这是那种老式的输液瓶子,瓶子里装满了透明的液体,瓶身上还贴着一张白纸黑字的标签。
“这个东西,你们应该认得吧?”
当然认得。
就算不用高老师介绍,刘晓杰和关义二人也知道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酒精!
二人甚至很清楚的知道准确的酒精浓度:75%!
“对,对,对。”刘晓杰和关义二人还记得这个东西,立刻就让高老师变得欢喜起来:“这就是咱们学校刚刚生产出来的酒精。”
听了这句话,关义和刘晓杰立刻就傻眼了:“刚刚生产的?咱们学校还在生产这东西?”
“是啊,一直都是生产呢。”
“我和阿义上学的时候,不是说就要停产了吗?怎么还在生产呀?”
“停产?可不能停产哦。”高老师用力的摇着头:“要是停了产,几十号工人怎么办?”
“我记得当时学校曾经说过,要把酒精厂的那些职工转成教职……”
“转不成了,早就转不成了,教育局出了新的规定,根本就转不成。再者说了,几十年的校办企业,哪能说停产就停产呢。”
说起那个校办酒精厂,还真的是“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学校办企业”的风潮影响之下,刘晓杰就读的那所高中也就是风风火火的弄了一个“校办企业”。
因为当时学校有一批前苏联时期的酒精生产设备,干脆就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办起了一个酒精厂。
所谓的“酒精厂”,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可怜的生产作坊。
不过是那个年代,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端的“高新技术”企业了。毕竟这个酒精厂生产的酒精既不是传统意义上是食用酒精,也不是一般的工业酒精,而是专门用来清洗显微镜、试管等教学用品。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只要有生产能力根本就不用为销路发愁,尤其是在教育部门的刻意帮扶之下,生产出来的酒精几乎全都是各大学校的“专供品”,并且还得过一个“省级银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