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诗与字(第2页)

 裴琯璃摸着怀里的药粉,一个一个的排除,最后便决定给他来个终生难忘的体验。

 这时,一名身着长衫的年轻儒生瞧见她,眼睛不由得一亮。

 他主动走来,彬彬有礼道:“这位姑娘,不知是否对小生方才做得诗有兴趣?”

 裴琯璃抬起头看着他,“没兴趣。”

 “那,姑娘可否移步……”

 话还没说完,裴琯璃呲出两颗虎牙,“走开走开,再敢多说一句,信不信本姑娘抓你回山里?”

 那儒生一顿,便讪笑着退了回去。

 其他几位才子听到两人对话,纷纷打趣儒生。

 “山族姑娘不识刘兄才学倒也正常。”

 “不过刘兄方才那般主动,倒让我想起一句诗。”

 “巧了,我也想到了。”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哈哈哈……”

 裴琯璃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索性不去理会,转过身直勾勾盯着那处门廊,心里念叨: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而她不知道的是,贵云书院的诗会场地有两处。

 距离花园一墙之隔的厢房内。

 原本只有书院的几位先生、李怀古和部分学识不凡的学子。

 但因为陈云帆的到来,使得和谐的氛围多少增添几分紧张感。

 陈云帆坐在下首位置,作揖行礼:“岳明先生,学生不请自来,还望见谅。”

 岳明先生微笑着说:“无妨,今科状元郎来书院做客,老夫礼当欢迎。”

 “只是如今诗会进行到尾声……不如状元郎品鉴我书院学生的佳作?”

 陈云帆一顿,眼角扫过李怀古等人,摇头道:“学生此来只为拜访几位先生。”

 他好像有些孟浪了。

 这些读书读傻了的混蛋,竟要考校他学问,让他出糗。

 想着,陈云帆接着道:“你们继续继续,我在旁听一听便好。”

 岳明先生和其他几名老者对视一眼,略微迟疑,便吩咐李怀古去陪他。

 李怀古自然不会推辞,主动坐到陈云帆身侧,与他攀谈起来。

 “云帆兄,京都府一别月余,没想你我会再见。”

 “我也没想到,圣上竟会将我发配到蜀州来。”

 “……”

 李怀古面露不悦,发配这个词用在任免官职上,可不算恰当。

 但他在京都府时早就见识过陈云帆的富贵子弟的做派,倒也见怪不怪。

 陈云帆自顾自的扫视一圈,问道:“你们刚刚这是在聊什么?”

 虽说他参加诗会不多,但大致流程还是清楚的。

 此刻诗会进行到尾声,应该由几位先生选出今日头名以示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