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宋不乏好儿郎

这些宋朝的将领不是不想打胜仗,也不是能力不行,实在是在宋朝这个奇葩的体制里,武将实在活的太憋屈,空有一身抱负和本领却处处受制。

重文抑武的传统像道无形的枷锁,紧紧绑住宋朝的武将,也紧紧绑住宋朝的国运。

朝廷从上到下对武将非常防范,整个国家也看不起当兵的。无论是武将还是普通士兵,地位都非常低下。

而且皇帝对武将也非常不信任,对他们处处提防,打仗要派太监监军,或者派贾似道这样的皇帝身边的近臣来监督,瞎指挥,乱指挥。

更有甚者,武将在外面打仗必须按照朝廷事先画好的作战图来打,必须按照朝廷的计划来打。

殊不知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宋朝的做法简直是匪夷所思,难怪经常打败仗,经常被周围的小国欺负。

就像今天这场仗,宋理宗不用熟悉军队和地形的赵必胜做为建康水师的主战将领。

反而空降一个狗屁不懂,没打过仗,只知道溜须拍马的贾似道来指挥建康水师。

赵必胜明明预判到龟缩在水寨中只会被杨家军堵在里面,然后用火攻将自己消灭。建议贾似道主动出击,围攻杨家军的大船。

这个决定其实是无比正确的。

然而贾似道狗屁不懂,刚愎自用,看不起赵必胜这些武将,认为他们说的都不对。

更不听赵必胜的建议,执意要将宋军的战船全都龟缩在水寨中进行被动防御。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如赵必胜所料,杨建国将朝廷的水军堵在水寨中,然后用火攻,导致建康水师全军覆没。

临安以北再也没有力量能够阻止杨建国的船队南下。

所以说在宋朝当武将是最憋屈的,不是因为宋朝的武将不行,而是因为大宋朝廷不行。

历史上,蒙古攻宋期间,南宋有很多将领投降了蒙古。帮助蒙古攻打宋朝,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为蒙古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古大汗忽必烈对此十分疑惑,于是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