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翠缕冷淘(第2页)

 正经的灌肺须在羊肺叶里灌入用豆粉、面粉和酱汁调制的面浆,扎紧口子,煮熟切块,蘸着酱吃。在今天吃羊盛行的地区,仍能寻到这类古老的食物,俗称面肺子。

 大相国寺的玉灌肺的确是一道假菜,只不过模仿的是灌肺的形和色,味道更接近核桃糕,也像灌肺一样提供一碟蘸酱,但……

 核桃糕蘸酱对吴铭来说有点过于猎奇了,还是干吃比较合口。

 李二郎倒是吃得很香,他这人向来不挑嘴,状元楼的好酒好菜他吃得津津有味,寺里的素斋也照样令他胃口大开。

 眨眼便炫光了碗中的凉面,拈起玉灌肺蘸着酱料小口小口品尝。

 非是二郎矜持,实是因为分量太少,这一碟拢共才十二条糕点,每条大概一指粗,定价却高达一百文。

 当然,考虑到宋朝没有磨粉机,所有食材都靠手工研磨,费工费时,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至于味道,中规中矩,远远谈不上惊艳。官家之所以推崇,大概也是为了彰显皇家崇尚俭朴、不嗜杀生的美德。

 这时,火工道人呈上最后一道菜,同样配一碟酱料。

 “各位的菜齐了,请慢用。”

 他转身要走,吴铭立刻叫住他:“你等会儿!”

 指着新上的菜说:“上错菜了吧?”

 对方愣了下问:“施主点的可是素蒸鸭?”

 “正是。”

 “那便没错。”

 “???”

 吴铭瞪着盘中绿皮白瓤蒸得烂熟的瓠瓜,顿觉上当!

 你管蒸瓠瓜叫素蒸鸭?!

 谢清欢掩着嘴笑:“师父,素蒸鸭就是这个样子的。据说前朝某位清官之子拿这道菜招待客人,此事传开后,素蒸鸭、素蒸鹅便成了蒸瓠瓜的代名词……”

 谢清欢将菜品背后趣闻逸事娓娓道尽,吴铭越听越觉得讽刺。

 那位清官之子如此行事是为了彰显家风清廉,后人却用这个故事抬高菜价,岂非与初衷相悖?

 蒸个瓠瓜一没高端食材,二没技术含量,凭什么卖五十文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