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章 正是华夏(第2页)
六个月会说话,一岁会走路。其他孩子还在疯玩傻闹之中,他就缠着家里的老太太学文识字了。
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主人公家里的基本情况。高杨家里共计七口人。奶奶宋罗氏,父亲宋文阁,母亲宋杨氏,以及三子一女。大哥宋澹,二哥宋泊,三姐宋明,宋志排行老四。
高杨周岁以后,被取名为宋志,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宋志后来经常猜测,宋家如果再有孩子,是不是该取名宋宁呢?
主人公的爷爷宋二栓,从东北吉省江城流浪到此处给人做马夫的,奶奶是在旗的,据说是满洲正黄旗罗佳氏,在华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里,是一个重要的大姓,世代享受尊崇,但因奶奶的阿玛犯事而被抄家。宋二栓做为正黄旗罗佳氏的包衣奴才,是主事人的贴身马夫,受主人(奶奶的阿玛)的委托,将罗佳氏这位格格护送到了陪都。罗佳氏四方奔走,仍不能救父,无依无靠下,下嫁宋二栓,生下了宋志父亲宋文阁。
宋志的爷爷宋二栓结婚后,以贩卖和运输为生,在宋文阁(父亲)十一岁的时候,在吉省江城宋二栓老家,因保护被抢的贩卖牲口和运输物品,被倭国浪人所杀。
宋志的奶奶宋罗氏,面对着人财两空的境地,发挥了东北女人坚韧的特点,靠着自身原有的积蓄,抚养宋文阁长大。
宋文阁十七岁由奶奶宋罗氏做主,迎娶了本地村户杨家长女为妻,先后有了宋志几人。并立下宋家家训:“持盈保泰,谨言慎行,不予倭寇为伍。”意思就是说,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无论何时何事不与倭寇打交道。
最初,宋家识文断字的只有宋志的奶奶宋罗氏,宋文阁的字基本上就是母亲教授的,也就是启蒙教育,后续宋文阁又上了几年私塾。在这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也是很难得的人才。这也造成了一个传统,宋家几个儿女都是奶奶开蒙识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