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春节拜年(第2页)
师父先是问候了几人家里的情况,送上了祝福。然后向宋志详细的了解了当前的情况,特别是倭国的情况,透露了自家有意向南方寻亲的意愿。
宋志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将自己对当前华夏情况的,进行了介绍,华夏必然引来外国列强的觊觎,甚至提出了倭寇采取的先后顺序是东北、燕京、沪上及全国。武训与张长兴怯懦的提出,家人对家乡的不舍,宋志知道这个时代,老百姓的传统观念,“物离乡贵,人离乡贱”“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狗窝”。自己也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提供建议和帮助。
“师兄(师弟),过年好!”走进来的李灿、李慧兄妹和宋志打着招呼。
“师兄,你到哪里去了?我刚去你家拜年了。”
“师妹,我也去各家拜年了。”
“师兄,我们去逛庙会好不好?”
“不行啊!我明天要去姥爷家拜年,明天去亲戚家拜年,初四与同学约好了。”
“那就初五好了,可以吗?”
宋志看着李慧期盼的眼睛,宋志无法拒绝,点头答应了下来。
大年初二在北方是回娘家的日子。已经结婚的女子,往往要携带着拜年礼,携夫带子的回娘家去看望父母,还未结婚的宋志自然跟着父母去看望姥爷。
宋志母亲宋杨氏的家,就在城市边缘的杨家村,宋志姥爷一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农民。家里三子一女,除了宋志母亲嫁入城里,其他三子,大舅已婚,生有两子,在家耕种十五亩地赡养父母,二舅已婚,生有一子,在宋家骡马店帮助姐夫经营,老舅未婚,还在国立中学上高中。用姥爷的话说:全家沾了宋家的光。因此,宋杨氏在娘家说话还是很有地位的。
宋志因为两年未归家,享受到了姥爷全家的关注,宋志仍然提出了搬家的说法,姥爷全家充满了疑问,大舅是坚决采用“不动如山”的策略,二舅也不太赞成,反而是老舅很是心动,向姐姐、姐夫提出,如果姐姐姐夫搬家要带上他。姥爷岁数大了,也不想离开家乡,但同意二儿子、小儿子搬家,万一有什么意外,给宋家留下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