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探访亲姐
奉天医学院位于奉天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是一座青砖大楼,是跨世纪的古老建筑,是1883年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派遣来奉天,创建东北地区第一所西医院,早年在这所大学毕业的华夏着名专家、院士有白希清、李宝实、吴执中、吴英恺等,对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该医院的肺科、眼科等享誉全国。
宋志的姐姐就职于奉天医学院肺科,姐夫张裴炎就职于外伤课,是一对医疗伉俪。姐姐继承了宋家的很多优良基因,身高近一米七,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性格豪爽随意。姐夫是纯正的东北人,在奉天已历经三代,可以说是“老坐地炮”。但长相确与传统东北人不同,个子略高于姐姐,身体显得瘦小,戴了一副黑框眼镜,看着宋志这位小舅子,满脸微笑,文质彬彬。
当来到位于医学院与市府之间的张宅之时,宋志就确定了姐夫相貌的来源。姐姐的公公婆婆,都是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公公是东北大学的教授,是庚子留学生,母亲是中学教师,在这个年代,女教师是很难得的存在。
教授的薪酬可是这个时代的顶薪的存在,因此家里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居住的是具有北方特色二进四合院,雇佣着五六个佣人,宋志觉得是不是这是姐夫一家不愿意搬离东北的主要原因。
姐夫一家热情的接待了宋志,感谢了宋志送来的各种年礼。最高兴的莫过于宋明了,虽然宋明邮寄了节礼,但还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直给自己的弟弟端茶倒水,午餐的时候,又夹菜盛饭,并且准备新被褥,热乎乎的洗脚水。
宋志虽然身体康健,但长久坑洼的道路,还是让宋志身体疲惫,简单的吃了几口饭,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就钻进了被窝,沉沉的睡去。
东北的土炕真是消乏去累的良药,经过一宿的修养,宋志仍然按时起床习练。早餐吃着东北特色的棒茬子粥,伴着香油与葱花的小咸菜,就着黏米饼子,胃里充盈着满满的欣慰。这个时候的粮食可没有工业污染和各种化肥,虽然产量低、颗粒不饱满,但是味道足,味蕾里的纯粮食味道,是宋志前世都很少品尝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