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102章 春城杂事

宋志却建议沐春公司、王家公司,可以开始销售粮食、棉布等抗灾物资,用以来平衡已经翻倍的物价。立足于华夏的两家公司,不能只看重利益,忽略了自己的良心和公司的声誉。

 至于国外客商,倒是可以推迟到八月份水灾结束之时,恐怕价格更高,除非进行易货贸易。

 外国公司和商人可不会华夏水灾降低售价,鼓励两家公司提高价格进行销售,特别是猪鬃、桐油、钨矿等几种商品,华夏政府是全世界产量最大的,外国公司和商人不得不接受,反正这种外国人的钱不赚白不赚。

 远在江城的何云庭老先生参股的江阳铁厂,还有自己的贸易货栈,因对宋志的信任,采取了设备迁移高处,库房屋子转移,扩大清理卸水道和沟渠,翻新旧房顶,储备粮食、干柴、煤油及其他日用品等措施。甚至何云庭老先生,将还未离开的上次剩余灾民,转移到内陆,清理和准备了原有的抗灾援助点和物资等。

 这些措施都在长江水势的不断增涨中,越来越证明了宋志的预判力,在所有受益的家族和人员中,不自觉的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已经到了七月了,按宋志前世的记忆,到九月中旬就要发生事变了,西方列强看到倭国的侵略,从内心中希望倭国和据有东北影响的毛熊打起来,采取了默认和从容的态度。

 甚至面对华夏政府的协商请求,面对倭国入侵华夏领土,国联要求双方撤兵、控制事态的决定,采取了绥靖政策,不想管也不愿意管。

 最可笑的事是华夏蓝党政府,遵守了国联的安排,采取了完全不抵抗政策,也从容了倭国对东北的占领行为,也造成了东北抗倭势力的不断消弱,如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打响了驰名中外的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