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39章 着名律师

金新来津门已经两年了,在燕京、津门和冀省法律界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说话慢条斯理,逻辑思维能力强,而且具有着这个时代,华夏人没有的发散性思维,这可真是太难得了。

 随着宋志与金新就沟暗韧组织津门的相关工作,柳川心里的某些想法越来越清晰了。

 金新考虑到未来倭国必然全面掌控津门的情况,利用倭国商人和普鲁士人身份,开设了两家商社,先期将远东公司商品更换包装,进行销售,并联系这两国生产产品,在津门销售,并逐渐向华北其他区域渗透。

 这是这么多暗韧组织之中,首先考虑经济独立,反馈总部的第一人,当然这种人才也不容易控制。

 在小组外部,还成立了外围组织“东北同乡会”,以东北老乡为名义,联络更多的外围人员,为暗韧小组提供情报搜集和身份掩护。

 在组织内部的联络上,实行了宋志建议的单线联络,互不交叉,只在负责人和后人员这里有交集,但后勤人员也只是知道人名,不认识本人,这就避免连暴露一人牵连一串的情况。

 在身份安排上,特意安排了政府机关、警察局、报社相关自由岗位,有利于情报收集。

 还安排人员进入租界,最深入的已经进入居留民团做文案。

 点睛之笔是在津门倭国领事馆和津门国民饭店,虽然只是厨师和服务员,但这个高瞻远瞩太厉害了。

 在安全据点的设置上,用多个名字购买了多处安全点,与临时租用的安全房交互使用,成为了一个安全网络。

 宋志兴致起来,就安全据点地下挖掘互通,并与津门地下水道形成地下交通网与城外交通网,还有多配备几种身份或者伪造身份高手等方法进行探讨。

 金新也如遇到知己一样,也提出了很多自己天马行空的建议,比如在津门倭国人聚集之地,提前挖掘地道储存炸药,或者在地下交通处,建立小型枪械修理和弹药制造地点,每个城市设立单独的联系小组进行监视等等。

 宋志感叹华夏处处是人才,在历史得星河中,不知道有多少人才就此淹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