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港城布局(第2页)
水坑口的霓虹灯提早亮起,"太白海鲜舫"五个字在暮色里吐着猩红的信子。
穿白西装的买办们鱼贯而入,他们的笑声撞在叮叮车的铁皮上,碎成满地晶亮的玻璃碴。
有个缠足的老妪在捡烟头,她的影子被电车灯光拉得很长,像一株遭了虫害的歪脖榕。
咸腥的海风突然转了向,把半山区的管弦乐声吹散在街市。
菜档的荷兰薯发了芽,活像无数只青白的手,要抓住这个不中不西的冬天。
港口常见注册商铺船,妇女与儿童参与货物搬运,体现底层民众的劳作场景。
街道可能因临近港城会景巡游等活动而装饰繁华。
王大佬已经将家迁往了深水湾,选择了一家隐密而景色宜人的住所,防护人员全部是沪上带来的人员,服侍人员也是虞大佬派出的多年老人,也不再抛头露面,低调行事。
此次港城风波,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港城警务处的负责人亨利?勃朗(henry Borron)。
脖朗处长很清楚这里存的问题。一方面有意向打压倭国商业,给以倭国转口贸易以限制,警告对方这是王国领地。
另一方面,对华夏相关企业,如华夏银行、华夏商业机构,给以职员重新办理护照登记、来港部分蓝党政府人员拒绝进入等变相的警告措施,体现在港王国政府,对这两方面势力在港城的表现不满。
面对此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王国政府,蓝党政府夹起尾巴做人,当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就是一直猖狂的倭国外务省,面对服部一男的失踪,也只能打落牙往自己肚子里咽,默认了此次的失落。
而宋志最近正忙碌着港城的布局。宋志知道倭国占领港城时间是,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不到四年时间,但也要抓紧布局。
既要打下根基,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但又不能太引起注意,避免倭国占领期间,遭到严重破坏。
此时的港城繁华区域,主要是在集中在港岛北岸,特别是中环一带。
中环区域自1841年被在港王国政府开辟为商业区后,逐渐发展成为港城的核心商业与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