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57章 再次启程(第2页)
1937年5月的雾都,尚未被战争的阴云完全笼罩,这座依山傍水的山城仍保留着古朴宁静的韵味。
嘉陵江与长江在此交汇,碧绿的江水裹挟着上游的春汛奔流而下,江面上帆影点点,木船船夫嘹亮的号子声与码头工人的吆喝交织,回荡在雾气氤氲的两岸。
枇杷山上的黄桷树新叶已转为浓绿,石阶小巷间点缀着卖栀子花的老妪,白瓣沾着晨露,香气混着茶馆飘出的沱茶味儿。
朝天门码头台阶湿滑,挑夫们弓着腰扛运货物,扁担吱呀作响;对岸江北的农田里,油菜花刚刚收尽,农人正弯腰插秧,水田倒映着灰瓦吊脚楼的轮廓。
下半城的街巷里,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小面摊的铜锅冒着热气,食客蹲在条凳上吸溜着麻辣小面。
茶馆中竹椅密集,说书人醒木一拍,讲起三国故事,穿阴丹士林布衫的学生们却偷偷传阅着《新华日报》。
偶尔有黄包车掠过,车铃叮当,惊飞路边啄食的麻雀。
刚到雾都的宋志,走出了刘主任的官邸,此时已经接近了傍晚。
夕阳将千厮门的城墙染成金红,教堂钟声与佛寺暮鼓同时响起。
渡船靠岸,戴斗笠的乡民背着背篓涌出,篓里新摘的枇杷还带着绿叶。
远处南山轮廓渐暗,而临江的吊脚楼已亮起油灯,灯光星星点点投在江面,随波碎成跳动的金箔——这座城的呼吸,正与江水同频。
此时距卢沟桥事变爆发仅剩月余,这份市井画卷将在战火中永远改变。
但此刻的雾都,仍以它独有的江湖气与生命力,在长江畔静静生长。
宋志回忆刚才见面的情况。刘主任因为胃病,整个人削瘦而又虚弱,躺在床上接待了宋志,并向宋志介绍了川蜀军队的邓军长和王军长。
邓军长也是川蜀一个地区军阀,常年与刘主任争执地盘和川蜀主导权,是既斗争又合。
川蜀军阀互相争斗几十年,还真没有因为争斗,任意一个军阀,丧失掉性命,或者针对对方的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