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272章 沪上战事(三)

第二次淞沪会战的初级阶段,猖狂的倭寇自以为准备充分,可一战占领沪上。

 未承想华夏政府军已经做好了准备,并采用强硬还击的方式,造成了倭寇的被动。

 倭寇们只能依靠坚固的战备工事与坦克、重机枪等可移动的防御设备,来应对华夏军队的反攻。这里更主要的是有倭国第三舰队的协助。

 第三舰队旗舰为排水量近万吨的装甲巡洋舰“出云”号,该舰装备203毫米主炮和多门副炮,停泊于黄浦江苏州河口,直接指挥作战。

 舰队还包括有第八战队的轻巡洋舰“鬼怒”“由良”“名取”(每艘5570吨,配备140毫米主炮);

 驱逐队:包括一等驱逐舰如“第2驱逐队”“第21驱逐队”等(单舰1600吨,127毫米火炮);

 警戒队:如“八重山号”等小型舰艇(1380吨,120毫米炮)。

 还有航空支援力量,如调集“龙骧”“凤翔”“加贺”号三艘航母,搭载84架舰载机(含战斗机33架、轰炸机24架),配合舰队行动。

 这可真是“船坚炮利”,每当华夏军队攻击到倭寇防御工事前,这些炮舰和飞机,就给予华夏军队以火力打击。

 在闸北-虹口围攻战中,华夏军队以5万兵力围攻近6000日军,普鲁士械师、重炮、坦克全部投入,苦战10天未能歼灭倭寇,最终因倭寇增援到来功败垂成。

 此阶段华夏军队暴露出缺乏重火力和制空权的致命弱点,在倭寇海军舰炮轰击下伤亡惨重。

 这也是华夏军队在有规模优势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占领虹口区的主要原因。

 8月23日,倭寇以松井石根为司令的第二批本土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双方在罗店展开拉锯战,华夏军队伤亡惨重,蔡炳炎旅长等将领牺牲。

 这主要就是倭寇凭借舰炮、飞机和坦克优势压制华夏军队,后者缺乏重武器,普鲁士械师(如第36师)虽英勇但损失巨大。

 此次倭寇首次大规模登陆沪上的增援部队,是本土的第3师团和第11师团,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常备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