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沪上战事(八)
淞沪会战后,残存湘军被编入中央军序列,转战徐州、武汉等战场。
原谭延闿系50师驰援徐州时几乎全员殉国;李觉的19师在长沙会战中重创倭寇第33师团;以湘省籍士兵为主的第10军,更在衡阳保卫战中以1.7万人死守47天,击毙倭寇1.4万人,创下抗战史上敌我交换比奇迹。
湖南作为抗战主战场之一,爆发了6次大型会战(占全国正面战场会战总数的1/4)。
湘军子弟不仅参与本土防御,更遍布各战区:孙立人新38师(70%为湖南兵)在缅甸歼灭日军2.5万人;第73军湘西会战击溃日军第47师团。全省参军人数达212万,平均每15人就有1人从军,比例全国最高。
湘军的消逝并非失败,而是融入全民抗战洪流。其“要死面朝天,不死变神仙”的决绝,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
湘省境内长沙、衡阳等城市的焦土抗战,以及“不存,华夏焉附”的誓言,深刻影响了抗战全局。
彭陆洋、单国栋是湘省常德人,在湘军之中常德、汉寿、桑植、芦溪、南县等湘北地区和湘西杆军成为闻名华夏的悍勇着士兵。
湘军第十六师是抗倭战争初期淞沪会战中表现极为英勇的湘省地方部队。
第十六师淞沪会战期间归陶广的第二十八军指挥,后调至第70军(李觉部)序列。
其指挥官为师长彭位仁(初期)、彭松龄(后期),下辖何平第46旅及欧阳霆第91团等部队。
其中第91团在顾村镇战斗中表现尤为突出,团长欧阳霆率部击毙倭寇多名中队长。
包括所在团队参与的黄渡镇防御战,第二团(92团)3连刚进入阵地即遭日军数十门重炮轰击,工事全毁。
四小时内连续击退日军四次冲锋,虽伤亡惨重仍坚守阵地。士兵缺乏反坦克武器,只能以集束手榴弹爆破敌坦克。
除了顾村镇阻击战(9月27日-10月16日),第二团还参与了罗店-刘行防线防守战,与第15师协同防守,在河堤工事被毁后,士兵匍匐泥浆中作战,刺刀沾满血泥仍死战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