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斩魔行动(四)(第2页)
并大口吃起桌子上的点心。茶楼提供的?土沱麻饼?、熨斗糕、提丝发糕和江津米花糖。
雾都的土沱麻饼起源于清末,抗战时期产量大增,是茶馆和剧院的标配点心。其特点是皮薄馅大、松酥甜香,制作需10道工序,严格把控火候。
?而熨斗糕?是用米浆、鸡蛋、桂花等烤制,外皮焦脆,内里香甜,因使用熨斗状器具得名,民国时期已流行于雾都街头。
?提丝发糕?是传统工艺糕点,需经过发面、蒸糕、炒糕多道工序,加入猪油和蜜桂花提升风味,口感绵密。
江津米花糖口感香甜酥脆,小贩常沿街叫卖至茶坊酒馆。
穿西装男人揭开茶盏盖,碧绿的茶汤里浮着几片瘦叶,端起碗小呷一口,喉结轻滚,袖口露出半截绷紧的手腕,像拉满的弓。
而对面的矮壮男子,大口吃着雾都糕点,还时不时的点一下头,嘴角挂着江米糖的粘丝。
西装男子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没有说话,但是腹内的轰鸣也提醒着自己,需要填补食物。
“咚咚、咚咚咚”两短两长的敲击声,西装男子主动上前开门。
过道里油灯投下忽明忽暗的光晕。一名身着樱色旗袍的女子侧身而立,衣料虽旧却熨帖平整——这刻意营造的朴素中,仍难掩腰线被裁缝刻意掐细的痕迹。
她足蹬布鞋,但大脚趾与二趾间微宽的空隙暴露了木屐常年挤压的痕迹?。袖口半卷,虎口处一层浅茧若隐若现,像是手枪扳机反复摩擦的烙印?。
她的五官轮廓锋利,眉峰斜挑入鬓,与当时渝地女性温婉的柳叶眉迥异。
嘴唇涂着廉价的胭脂,却在抿唇时绷出冷硬的线条。
目光如刀锋般扫过西装男子和包厢内的情况,却在被西装男注视时立刻垂眸,假意拨弄耳垂——这矛盾的美感与警觉,恰似既要诱惑,又要毁灭?。
过道穿堂风袭来,掀起裙角露出一截小腿。皮肤因长期穿和袜而苍白,与雾都女子被日晒的蜜色肌肤形成刺眼对比?。
她侧身而站立,身上的硝烟味混着廉价香水,在潮湿的暑热中凝成一股危险的甜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