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350章 海湾袭击(一)(第2页)

 

?宋志在1936-1937年合计进口30门,配套27万发炮弹(平均每门3000发),远超常规基数的1000发标准?。

 

同时引进了30门pak 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其500米距离穿透29毫米装甲,可有效击穿九七式坦克(25毫米装甲)和倭寇军轻装甲车?。

 

这是为了防止倭寇实行登陆时候,登陆部队装备。

 

两类武器均采用37毫米口径,但fk18侧重防空与反装甲结合,pak 35\/36专精反坦克。

 

宋志通过大量采购弹药(55万发反坦克炮弹)弥补了自产能力的不足?。

 

早在1935年建立防城港生产基地时候,宋志引进普鲁士技术,于1936建立了防城港的潜艇基地。

 
 

并且引进了一艘1935年普鲁士?1型潜艇?,这是普鲁士普鲁士首款战后大型潜艇,1934-1936年建造u25、u26两艘。

 

水面排水量862吨,配备4具艏部鱼雷发射管和2具艉部发射管,可携带14枚鱼雷。

 

1936年又引进了五艘?2型潜艇?,这是普鲁士1935年启动建造,最初用作训练艇。

 

2A型(u1-u6)排水量约500吨,航速15.4公里\/小时(水下),配备2具鱼雷发射管?。

 

抗战爆发之前,宋志引进了四艘荷兰?k-xiv级潜艇?。

 

该潜艇全长?80.7米?,宽度?7.41米?,水下排水量?1491吨。

 

?艇体结构?采用14加厚钢壳,提升下潜深度至约100米?,水面航速?17节(部分型号达19.5节)??,水下航速?为9节。?最大航程?:10,000海里(以10节航速计算)?

 

?其动力配置?为配备大功率柴油机及电动机,鱼雷系统?发射管数量?,8具533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两侧各1具)?

 

?鱼雷储备?12枚备用鱼雷(部分型号可携带14枚)?,其恢复可旋转鱼雷发射管(荷兰潜艇标志性设计),但实战中实用性存疑?。

 

?其甲板炮?1门40\/36博福斯防空炮 ,最关键的是艇身两侧配布雷管,可布设10枚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