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366章 川蜀军魂(第3页)

 这一系列影响共同构成了刘主任遗言超越个人遗嘱的独特历史价值,其精神激励作用在川军参加的所有正面战场战役中持续显现。

 宋志知道,刘主任的逝去,造成了权力真空与派系博弈?。

 刘主任刚病逝后,常校长曾试图通过任命心腹张张主任为川蜀省主席直接介入川政,但遭到刘军长、邓军长等实力派强烈抵制,引发川蜀内部动荡?。

 至1940年,川军各派系军阀为了自保,共同推荐邓军长掌控实权,其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统领川蜀及西康军务,并通过征兵、征粮等措施维持地方稳定?。

 刘军长虽在二刘之战中败北,但仍保有西康防区,并在刘湘死后通过表态缓和矛盾,成为不可忽视的地方势力?。

 蓝党政府初期对川蜀采取“羁縻政策”,支持二刘共治川局,但刘主任死后试图强化控制时遭遇阻力。

 常校长虽通过邓军长间接影响川军,但地方势力仍保持高度自治,尤其在军事调度和财税分配上独立运作?。

 1940年前后,蓝党政府因抗战无暇彻底整合川蜀,转而通过安抚策略维持表面统一?。

 尽管存在派系矛盾,川军在外敌压力下表现出团结。

 1937年后,邓军长、刘军长等均率部出川抗倭,刘湘遗训“敌军不退,川军不还”成为共识?。

 1940年正值抗战相持阶段,川蜀作为大后方,各界民众持续支援前线,形成“外争国权”与“内争地盘”并存的复杂局面?。

 蓉城、雾都等地民众组织抗日救亡活动,同时遭受倭寇空袭(如1941年7月蓉城大轰炸),加剧了地方军政与民众的凝聚力?。

 邓军长主政期间,通过整顿税收和动员资源,为前线提供持续支持,但也加剧了与中央政府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