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刃如锋喜闻乐见的高杨
第381章 边界冲突(第2页)
两人一听,也十分生气。化外小民竟然窥视华夏领土,这让两个满身抱负无法报国的年轻军官,奋而站起,决心进行抵抗。
宋志也安排了五十多人的呈贡山训练基地士兵,配备了无线电台、武器、装备和药品,派往三国边境地区。此时只是1937年的11月。
张胜武与吴新两人分别率领三十人左右,抵达安南和掸邦边境。
此时两国边境的划分,存在边界纠纷。
安南当时为高卢国殖民地,两国边界划分受《两国界约》约束,但殖民当局的单方面勘界行为为后续争议埋下隐患?。
例如,法卡山等地区的归属问题,是因为法卡山位于两国交界处,由5个高地组成,主峰3号高地(海拔511.3米)为起线点,直接控制中越边境10公里范围内的军事动向。
其南侧紧邻安南军事重镇谅山,是扼守交通命脉的战略支点?。
华夏与高卢界约中,约定法卡山被划为骑线点,双方双方曾共同管理3号高地,1、2号高地属华夏,4、5号高地属安南。
正是因为未约定主权,宋志穿越来的前世,安南以此为借口,出现了纠纷,1978年以后,因安南大规模驱逐华人并侵占边境骑线点,包括法卡山1、2号高地?。
为此爆发了两国的冲突。法卡山争议导致双方边境长期紧张,直至1990年代通过谈判部分区域划归安南,但3号高地仍由双方共管?。
此时的华夏与高卢主要精力都放在防止倭寇的进一步侵略上,双方倒是没有什么冲突,反而是边境地区的芒族、埃地族村寨的头人却不老实。
安南北部山区基本被边缘化,交通闭塞(仅依赖少数公路),工业化程度极低?。
安南北部山区以传统农耕为主,这些当地民族多依赖梯田种植玉米、茶叶等作物,其他以狩猎为主。经济形态可能仍以自给自足为主。
困难的生活,促使这些边民经常互相跨界狩猎,又因生活困苦,往往会因为生活物资缺乏发生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