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前倨后恭,程昱的效忠(第3页)

 贾诩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移话题,道:“你不觉得奇怪吗?主公和曹操交换俘虏,为什么宁要两名美人,也不愿意要任何官职?” 

 “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主公喜欢美人,愿意放弃一些利益,也不算什么大错。” 

 人君也是人嘛,谁能没点小毛病? 

 既然愿意认姜耀为主了,程昱肯定是要“为尊者讳”的,替姜耀说话的。 

 贾诩却微微摇头,道:“吾曾经向主公问起此事。主公却说,无他,今日受了大汉官职,来日建立新朝取大汉而代之,难免让新朝白璧微瑕,反而不美。” 

 程昱面色一凛,道:“主公不但有天下之志,而且宁可现在发展受限,也不愿意让新朝抱憾。如此胸怀,程某佩服。” 

 “我当时的反应,和你程仲德差不多。但是,你知道,主公是如何说的吗?” 

 “愿闻其详!” 

 “主公说:吾之志向,可不仅仅是天下!” 

 “那主公的志向是……”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这三句话,是后世流传千古的“横渠四句”中的三句,只是去掉了“为往圣继绝学”而已。 

 如果这三句话听到别人的耳朵里,即便姜耀取得了现如今的成就,都会觉得姜耀太狂妄了,太自不量力了。 

 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啊?秦皇汉高都没做到的事,你姜耀凭什么能做到?你不但比秦皇汉高高明,还高明到不知到哪里去了?这也太狂妄了吧? 

 然而,这话在程昱耳中就完全不一样了。 

 程昱一个在乡间蹉跎了大半辈子的小老头,都能做“乱世捧日”的梦,而且坚信这个梦想能实现。 

 姜耀二十多岁,就建立如此功业的人,怎么就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了? 

 如果姜耀真的能实现平生所愿,那程昱作为开国元勋在后世的名望…… 

 他甚至不是普通的开国元勋! 

 要知道,姜耀现在势力初创,数得上的谋臣只有一个贾诩。如今,再加上他程昱程仲德,也才两个。 

 如此说来。程昱在后世的名声,岂不是不在什么萧何张良陈平之下?甚至不亚于姜子牙? 

 “我程昱哪怕死到临头,都不过是痛惜错过了乱世捧日的机会。而主公一直想的,却是是开万世之太平!跟随如此明主,开万世之太平,才算不负此生啊!快!文和先生!” 

 说话间,程昱拽住了贾诩的袖子,道:“不谈什么赌约不赌约,现在,程昱就是真心实意愿为主公鹰犬,扫荡一切不臣!快!快!快带我拜见主公!” 

 …… 

 …… 

 半个时辰后,穰城城守府。 

 程昱面色肃然,大礼参拜,道:“臣程昱,拜见主公!从今以后,昱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仲德请起。” 

 贾诩对程昱之前说的那些话,当然之前跟姜耀事先沟通过。但是,眼见文武双全的程昱如此恭敬,姜耀还是甚为高兴。 

 他站起来,以手相搀,道:“能得仲德相助,吾如虎添翼矣!” 

 “多谢主公错爱。” 

 程昱这才重新站起。 

 姜耀吩咐他坐下,才继续道:“如今,我军已经攻占了潼关,取了河东郡,接下来就是取关中之地了。不知仲德你何以教我啊?” 

 “关中之地么……”程昱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微微沉吟了一会儿后,才字斟句酌地道:“微臣以为,主公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去取关中之地,而是解决粮食的问题。” 

 “粮食?” 

 “主公当初和刘表结盟,想必是有一些存粮的。但是,现在主公多了一万三千俘虏,以及五六万他们的家眷。这些人人吃马嚼的,每天得耗费多少?还有,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主公进攻关中,就一定那么顺利?若是旷日持久,主公的粮草可能供应得上?李傕郭汜等人祸乱关中久矣,真应了景儿,恐怕主公拿人肉当军粮都不够啊!” 

 姜耀微微点头,道:“未料胜,先料败。单凭刚才这一番话,仲德你就不愧为当世名将了。但是,这粮食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程昱微微一笑,道:“万变不离其踪。哪里有粮食,就从哪里解决。” 

 “还是刘表?但是,吾刚和曹操议和,又刚取了河东郡羽翼丰满。刘景升怎么可能继续支援我粮食?再说了,年前,刘表已经支援了我一批粮食物资了。到现在,似乎还不到三个月。” 

 对于刘表这头大肥羊,姜耀是相当满意的。 

 但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两三个月就薅一次羊毛,即便这头大肥羊脾气再好,也会闹脾气吧? 

 “那主公就不必管了。”程昱胸有成竹地道:“只要主公允许微臣为使,往荆州一行。多了不敢说,微臣至少再给主公弄十万石粮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