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毁灭花剌子模,俘获无算(第3页)

 …… 

 在严苛军法的约束下,仆从军疯狂呐喊着,扛着云梯,向着城墙上发动进攻。 

 他们一批批的死亡,但一批批地紧跟而上,人数仿佛从未减少。 

 简直让守军怀疑,他们刚才杀死的,不是什么人类,而是一具具可以随时复活的尸体。 

 简短截说,大军又连攻三日,数次突破撒马尔罕城墙,但都被守军顽强地重新堵了回去。 

 第七天,天策军统一换成了黑帐篷。 

 继续! 

 一队队天策军仆从军,从远方开来,仿佛永远没有止境,守军的伤亡仿佛也永远没有止境。 

 “兄弟们,坚持住!花剌子模行省,人数是有限的。天策军的仆从军,不可能真的无穷无尽!” 

 “伟大的贵霜王,绝不会见死不救!我保证,只要吾等能再坚持一个月,贵霜王必定来援!” 

 “这些日子,大家有多少亲人,多少族人,命丧天策军之手?如此血仇,岂能不报?不死不休!” 

 “大家不会忘记,吾等与城共存亡的誓言了吧?事到如今,除了成功守城,吾等别无选择!” 

 …… 

 当天晚上,双靡诃又召集城中的实权人物,鼓舞了一遍士气后,才放下心来,沉沉睡去。 

 不过,当夜晚间,三更天。 

 “敌袭!敌袭!”一声凄厉的惨叫,响彻了夜空。 

 紧跟着—— 

 “不好了,天策军入城了!” 

 “起来!都起来!兄弟们,都起来,拿起刀枪!真的是天策军入城!” 

 “东城!大家快增援东城!天策军在东城!” 

 “是都密人!城内的都密人叛变了,引天策军入城!该死的都密人,背叛了咱们,背叛了贵霜!” 

 …… 

 一声声呼喊,传入了双靡诃的耳中。 

 “啊?都密人背叛了?这……这怎么可能?他们的伤亡,绝不比其他部族少。他们也和天策军仇深似海,他们也参加了那场歃血为盟。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背叛?” 

 刚开始,双靡诃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赶紧穿衣执剑,命亲信们出府打探情况。 

 不过,似乎不用打听了。很快地,不断有军士飞奔而来,向双靡诃汇报城内的情况。 

 果然是都密部的人,偷偷开的城门。 

 果然,大队的天策军,正疯狂涌入城内。 

 直到这时候,双靡诃才悚然而惊:的确,无数族人的死亡,能激起都密部的滔天愤怒,与天策军势不两立。但是,汉人有句话,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七天了,足足七天,面对尸山血海,面对无数族人的死亡……不知有多少人,被恐惧完全压倒了仇恨。又有多少人,想着,敌人是无法战胜的,也许自己可以苟且偷生。 

 双靡诃甚至想到了一个极大的可能:天策军,为什么不直接说,顽抗者灭族。而是看似费事地,弄什么白帐篷、黑帐篷和红帐篷的把戏。为什么,每次换帐篷,都要间隔三天的时间?恐怕,就是为了不断给守军沉重的心理压力,最终引发某些人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压力,选择做了天策军的走狗。 

 “好毒的天策军!好毒的姜耀啊!” 

 “花剌子模,完了!” 

 “撒马尔罕城内近六十万军民百姓,完了!” 

 “波调啊!你知不知道,自己得罪了怎样的敌人?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愚蠢,害了多少人命?” 

 “我……我对不住族人!对不住撒马尔罕!对不住花剌子模啊!” 

 …… 

 锵凉! 

 双靡诃抽出随身宝剑,用力往脖子上一划,只在刹那间,鲜血狂涌! 

 …… 

 …… 

 双靡诃死了,这场战争还不算完结。 

 黑帐篷嘛,只有叛徒、有姿色女人、工匠能活下来,剩下来的人只会被屠戮一空。 

 所以,城内依旧进行着坚决的抵抗。 

 但是,大局已定,天策军不在乎。 

 他们占据了关键要点后,就组织仆从军,和花剌子模的残兵败将们,展开残酷的巷战。 

 三天后,巷战结束、 

 女人、工匠,撒马尔罕城内的天文数字的财富,成为了天策军的战利品。 

 二十多万女人,天策军只留下了四万。 

 工匠,只留下了一万名。 

 各种牛、羊、马、驴、骆驼,总共一百二十余万只。 

 还有海量的金银珠宝,钱币、军械、家具、日常用品……全部登记造册,在城外公开进行分配。 

 “万岁!天策军万岁!” 

 “天策上将万岁!” 

 “发财了,这回可真的发财了!” 

 “愿为天策上将效死!” 

 …… 

 一阵阵欢呼声响起。 

 出乎姜耀的预料之外,最先欢呼的,既不是他手下的野战军,也不是凉州仆从军,而是贵霜仆从军。 

 在攻占撒马尔罕的过程中,这些贵霜仆从军伤亡最大,所获最少,但竟然是最为高兴? 

 仔细想想,其实也并不奇怪。 

 与姜耀掳掠异族为奴不同,贵霜本身就是奴隶制国家,全国至少一半的人是奴隶。 

 这些仆从军也是如此。 

 奴隶有什么啊? 

 一点点微波足道的赏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了。而且,这还是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撒马尔罕贵人老爷的财富?甚至,他们现在有机会去睡,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老爷的女眷,这些仆从军怎能不高兴万分? 

 当然了,姜耀也非常高兴、 

 一来,撒马尔罕处于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上,不仅非常富裕,而且有着大量的能工巧匠。 

 因为地处绿洲,其中甚至有很多擅长兴修水利的能工巧匠。 

 这些人,完全可以做奴隶头子,帮助天策军兴修水利,将一般的旱田,变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想想都江堰吧,简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二来,当然是,破了撒马尔罕城,他不但凑了三十二万七千脑袋,还大大的有富余。 

 算了,不和波调计较了,就这么多吧,大概是四十万颗脑袋,再加上奴隶两千名赶着大车运输这些脑袋。 

 让那什么丘塞尼,给贵霜王波调送去吧。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不但有来有往,还有千倍的利息和不少搭头。 

 咱们华夏人,就是这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