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慈航圣女,主动投怀(第2页)
宋缺觉得,自己向姜耀称臣,真是称对了。日后,姜耀定能开创一个华夏辉煌的朝代,自己附于骥尾,应能向前朝的窦融一般,名垂千古,后世敬仰。
当然了,对于姜耀来说。
林邑屡降屡叛,一下子纳入华夏版图,不知会有多少反复。还不如,直接封给宋家,让宋家治理。七世之后,再收归华夏。明朝时,如果朝廷封张辅一个交趾王,哪里还有后来那么多屁事呢?
姜耀寿命无限,完全不用担心宋家在七世之后尾大不掉。
姜耀又道:“另外,我明国出于明教,孤就是明教教主。宋卿可为我明教光明左使……”
他简单将明教的权力架构,对宋缺说了一遍。
四十二贴身护卫,其实主要占的是“如朕亲临”的便宜,“见官大一级”。比如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吧,一万多人,从成吉思汗定的规矩上来讲,怯薛军的一个小兵,都位在万夫长之上。但是,实际上,谁会真的认为怯薛军的任何一个小兵,地位在那些位高权重的万夫长之上了?
宋缺虽然不可能知道成吉思汗的怯薛军,但他肯定知道,钦差是什么意思。瞬间明白,这个光明左使,还在光明右使之上,在明教的地位是仅次于姜耀了。
宋缺心中更是满意,主动献计,道:“关于益州方面,王上不必担心。益州独尊堡解晖,不但是微臣的结义兄弟,而且是臣的儿女亲家。只要微臣修书一封,解晖定会携益州来降。”
“恐怕没那么容易,先试试吧。”
在原著中,解晖“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美人插兄弟两刀”,姜耀道:“现在,宋都督的当务之急,是率本部兵马,为我大明把豫章的林士宏解决了。”
“林士宏算什么?”宋缺毫不在意地道:“不需宋某出马,吾弟地刀宋智足矣。”
“那就看宋都督安排吧。不过,半年内,孤要看到豫章的林士宏的首级。对了……”
顿了顿,姜耀忽然面色一肃,道:“我大明即将一统南方,北方却依旧四分五裂。当此之时,胡教势必会手段尽出。如果,散人宁道奇,约战宋都督,你会如何呢?”
宋缺冷然一笑,道:“之前不知胡教是我华夏生死大敌就算了。如今知道了……宋某必定表面应战,暗中集中宋阀全部高手,以及五千弓弩手,让这为虎作伥的贼道,有来无回!”
姜耀微微点头,道:“很好,那要是梵清惠亲至呢?”
宋缺毫不犹豫地道:“宋某必定表面应战,暗中集中宋阀全部高手,以及五千弓弩手,将梵清惠生擒,交由王上发落。”
“哦?为什么,要将宁道奇杀死,而要将梵清惠生擒呢,莫非宋阀主对梵清惠余情未了吗?”
“那倒不是。而是梵清惠毕竟修炼慈航剑典,美若天仙。如此绝色,臣不敢擅自做主,只能押赴京都,请王上定夺。”
“哈哈!如此甚好。”
直到现在,姜耀才相信,宋缺已经走出了慈航静斋的精神桎梏,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半个月后,宋阀将宋玉致送至扬州,正式与姜耀大婚,标志着宋阀彻底臣服大明。
姜耀自然也好好享用了,宋玉致这个刚健动人的美人。并且通过宋玉致,爆出了寇仲的绝学井中八法。
至于说宋玉致愿意不愿意?
事关天下大局,宋玉致本身的意愿根本就不重要。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帝王之乐,就在于天下美人任取之。
姜耀和宋玉致大婚四个月后,宋缺率领麾下大军,攻破了豫章,俘虏了林士宏。至此,南方除了益州之外,尽皆落入姜耀之手。
原本,按照宋缺和姜耀的约定,攻灭林士宏,是用不着宋缺出手的,地刀宋智出马即可。
但是,谁让自信满满的宋缺,挨了好兄弟解晖当头一棒呢?原本他以为,书信一到,解晖必定和他共同进退,臣服大明。然而,事实上,人家解晖完全拒绝了他的要求。非但如此,解晖还回书一封,劝宋缺听从慈航静斋的建议,对明国倒戈一击,拥李唐一统天下。
宋缺大怒,先是亲自领兵,攻灭了林士宏。然后,和明军合兵一处,攻打益州,
简短截说,宋缺利用之前的布置,攻破了益州大门泸川郡。
又三个月后,明军二十万大军,抵达成都郊外。
解晖率五万大军,出城迎战。
两军阵前。
解晖一袭青衣,外罩风氅,比对起两旁全副武装的战士,有种超然的味道。此人额高鼻挺,肤色黜黑,神情倔傲冷漠,随随便便的站在那里,自有一股威震八方的霸道气势,虽稍逊宋缺那种睥睨天下、大地任我纵横的气慨,仍可令任何人见而起敬,印象深刻。身上没佩任何兵器,不过谁也不敢怀疑他具有凌厉的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