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老师请上朝!

 赵构的话让赵瑗一愣。

 你让我在郭家女儿面前好好表现的意思其实是在郭瑊面前表现?

 莫非你还真想撮合我和郭云岫?

 赵瑗心里虽在吐槽,但表面上还是有些为难的答道:

 “父皇,儿臣之前从没有做过这些事情,唯恐做不好,反而误了大事。”

 “无妨,你也到了该为朕分些忧的年纪了,既然元永你说你怕一开始做不好,那朕就给你先挑些简单的做,明日后每天来宫里陪朕阅上两个时辰的奏折,朕慢慢教你。”

 赵构眼底的凝视散去,笑了起来。

 这让赵瑗松了口气。

 他感觉自己和赵构说话比面对张澄时还要吃力许多。

 如果把张澄比作一只狐狸,那在他面前看似舐犊情深的赵构就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饿虎。

 他连一丝懈怠都不敢有。

 生怕一不留神就掉进了他的陷阱之中。

 对于大宋来说,江南贪腐稽查一事其实已经迫在眉睫,但眼下还是多事之秋,赵瑗在临安根基不稳,还没有彻底得到赵构的信任。

 所以他绝不应该去江南,也不该去贪冒这个大功,徒惹得赵构好不容易放下的疑心再次惊醒。

 现在他要做的,是扮演一个赵构心目中的好皇子,按部就班的在赵构的扶持和眼皮子底下,组建起赵构许可的权势。

 顺着赵构的心意把自己的目标完成了。

 只要这一点想通,就能明白,江南一事兹事体大,即便赵瑗说得天花乱坠,让人信服。

 在秦党陨落的当下,赵构绝不可能真的将这件差使交给赵瑗去办,若是成了还好说,可若是失败,那可不是动摇国本如此简单,而是国祚将倾,乱局再现的巨大危机!

 他就是猜透了这点,才明白赵构询问自己的话语,其实不过是又一次的试探。

 赵瑗笑了起来,一副期待的表情说道:

 “好啊,儿臣也想多跟父皇学学本事。”

 赵瑗的模样并不像装的,那副对赵构的景慕之情让赵构很是受用。

 他大手一挥笑道:

 “既然如此,父皇明日就每日教你两个时辰,你可记得不要迟到,今天时候也不早了,你就先回府好好歇息吧。”

 赵瑗谢过赵构后,这才踉跄走出了御书房。

 看着赵瑗的背影,赵构心中百感交集。

 “朕越来越觉得以前把他和润夫看错了眼。”

 赵瑗并不是装的踉跄,他整整站了一个时辰,为了不发出动静,腿脚早就站麻了,之后就算赵构和他问话,也依旧没有看个坐。

 要是赵构再拉着他讲下去,赵瑗毫不怀疑自己会当着他的面啪一声跪在地上。

 看来自己这副身体这些日子里养尊处优太久了,稍稍站一会儿就受不了。

 还是得多锻炼。

 赵瑗在出宫前又去了一趟养心殿,和吴妃张氏二人告辞。

 听到赵瑗说赵构让他以后每日进宫在御书房里待上两个时辰,张氏喜极而泣。

 她因赵构的缘由,一生注定不会留下子嗣血脉。

 所以从赵瑗第一次进宫起,就喜欢这个不争不抢的孩子。

 可惜文静的赵瑗并没有得到太多赵构的喜爱,反而是偏心那个顽皮机敏的赵璩更多。

 如今见到赵瑗守得云开见月明,渐渐入了赵构的眼,竟一时间有一种吾家好儿有出息了的激动。

 虽然出宫后天色已经有些晚了,但赵瑗还是让侍卫驾车出了一趟临安城。

 路过和宁门时,他看到那尊秦桧跪像上被泼满了粪便和污水。

 几名孩童正脱着裤子唱着已经不再被禁止的《硕鼠》,朝跪像上撒尿。

 车轿一路驶向临安城数里外的一座草庐。

 这是一间盖在纵横交错田野间的书塾。

 马车稍一靠近,赵瑗就听到书塾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这是小儿开蒙时学的《千字文》。

 赵瑗下了马车,走进草庐,屋檐下数十名年龄层次,上至与赵瑗同岁的少年,下至穿着开裆裤的垂髫稚子,正坐在地上念书。

 他的老师范冲坐在讲席上,眯着眼睛,笑着注视着这些孩子。

 注意到赵瑗进来,范冲朝着赵瑗招招手,示意他找个位置坐下,不要打扰了孩子们。

 赵瑗心领神会,也不嫌弃地上的泥土,乖巧至极的在屋背的墙角靠着席地而坐。

 等冗长的《千字文》诵完,范冲这才让这些孩子们放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