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偷听很久了!(第2页)

 赵瑗一愣,没有想到这群学生里居然还藏着一个南宋未来的厉害人物。

 周必大,字子充,秦桧末期绍兴二十一年,也就是十年之后进士及第,是宋孝宗时期活跃的重臣之一,更是经历过高,孝,光,宁,四朝权利交替,官至左丞,更是陆游的至交好友。

 历史上三朝皇帝对其评价高到了极点。

 就连疑心病极重的赵构都能为其在《宋史》里留下一句:“掌制手也。”的评价,将其视作继秦桧后的左膀右臂。

 原宋孝宗更是称其:“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卿不迎合,无附丽,朕所倚重。”

 而宋宁宗赵扩才是最绝的,称:“道德文章为世师表,功名始终,视古名臣为无惭也。”

 这三位帝王的评价几乎将周必大此人彻底概括完整。

 不过历史上周必大年幼丧父丧母后,随外家伯父生活,直到中了进士后才进京为官,却没有想到今日竟然在范师的书孰里见着了真人。

 赵瑗好奇,又询问了一些问题,这才得知,周必大这是随着经商的伯父辗转各地,今年年中才来的临安城郊,暂时住在城外的小村里做些生意。

 周必大也是听闻了范冲在这里建了草庐教书,有教无类,便壮着胆子来求学,被范冲一眼相中,便留了下来。

 赵瑗自然是喜不自胜,这位可以说是南宋未来五十年内的真正肱骨!

 诗词才情自不必多说,能和陆游做朋友的,文采自然斐然。

 关键还是他的政治能力!

 要知道,这位可不只是内政天赋点满,而且军事能力也极为出众,虽然南宋后期他与张浚、胡铨等建议主动出击,主战者的主战派意见不合,但他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主和派。

 他主张的是以和议作为与民休息的权宜之计,抓住时机“内修”,却又不似秦桧那般丧权辱国的割地退让,主张在“守御”的前提下,充分做好物力、军力准备,再找准时机进行北伐。

 更是亲身参与了数次平寇。

 几乎是军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顶级天赋!

 对于此人的出现,赵瑗欣喜若狂。

 而更让他惊喜的,还是除了周必大之外,那位最先开口说话的六七岁孩子,竟然是张孝祥!

 这位虽然在政绩上不如周必大,病逝时年仅三十八岁,但却是著名南宋词人。

 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及第,敢当着秦桧当权时上书为岳飞辩冤的猛人。

 赵瑗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范师的草庐里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好苗子。

 虽然张孝祥如今年纪还小,锋芒未露。

 但和他同龄,甚至还比他早生一年的周必大如今已年满十六,已经在今年考过了州府的发解试,也就是乡试。

 明年便可以直接参加临安城的省试。

 想必这也是为何他的伯父会特意来临安城做生意的原因。

 虽然赵瑗知道距离周必大真正进士及第还有十年时间,但他还是颇为看好对方的。

 除了周必大和张孝祥外,还有几个人名赵瑗都颇为耳熟,皆是出生平凡,但南宋后期能够丹青留名的人物。

 只是就算是赵瑗如此精通历史,也无法记得全这些人的名字。

 这让赵瑗不得不感叹,范师这哪里是让自己教孩子念书来交换利益。

 这简直就是上杆子来给自己送人才的!

 草庐里聊得越发火热,大家都对赵瑗的诗词歌赋水平好奇不已。

 赵瑗自然不敢真在这两位未来的大家面前露馅,但还是回答了众人的许多问题。

 直到有人突然问道:

 “先生,大家都说《墨梅》是您送给郭家小姐的定情诗,这是真的吗?”

 赵瑗一愣,解释道:

 “《墨梅》是我写给郭姑娘的,但只是望她不必与那些俗人为伍,郭姑娘在我心中与那些俗人确实并不一样,但若是说这是定情诗,那这谣言实在离谱,你们可千万不要乱传出去,不然反而坏了郭姑娘的闺名。”

 一群半拉不大的孩子们听了赵瑗解释,纷纷起哄。

 “那先生,那位郭家姐姐是不是真的和你诗里的墨梅一样,很香?”

 这是个一连吃了六七块点心的小胖娃的问题,看他吮手指的动作,怕不是联想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