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窝藏私兵的水寨?(第2页)

 两人好好温存了一会儿,见时间还早,便一起去了书塾。

 今日范冲因为江南之事,所以并未来上课,但学生们都还是自觉来到了书塾的草庐里看书。

 见赵瑗和郭云岫来了,纷纷起身围了上来。

 如今赵瑗和郭云岫两人已经和这群学生混得熟稔了,两人本就只比这群家伙最大也不过七八岁而已,更是有几名同岁之人。

 所以比起师生,赵瑗与他们的相处更像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说不好到底谁是老师,赵瑗将他从历史课本里学来的知识以及未来的科学知识以格物的理念灌输给他们,造就了这批草庐里的学生们难以想象的成长。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如此。

 赵瑗更加开阔的眼界,以及完全新奇的格物理念深深的吸引着这些学生,尤其以周必大和张孝祥几人为首,甚至已经开始琢磨着如何去试验赵瑗给他们说的各种新奇道理。

 而要知道,第一次赵瑗用格物的方式告诉他们,万物生机靠的是光合作用,铁器生锈是氧化反应,粮食发霉腐朽是细菌导致的时候,这些家伙可都是一脸不信的表情。

 直到赵瑗用实践出真知的方式,带着他们做了几个有意思的小实验后,这群家伙已经迷上了探索那些未知缘由的快感。

 所以在解答了这群学生们新的疑惑和点子后,赵瑗告诉了他们自己或许会离开临安外出江南一段时间。

 其他学生都是纷纷惊叹,只觉得赵瑗竟然被官家御赐钦差查案,这件事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可周必大和张孝祥却皱起了眉头。

 周必大举起了手:

 “先生,是因为江南水寨被人用来窝藏私兵一事吗?”

 赵瑗愣住了。

 江南水寨内部窝藏私兵?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之前那个从江南回来的官员根本就没有提及此事?

 利州四义先前传回来的信息里,也只是说江南水寨分了许多寨子,彼此之间并不是一条心,愿意诏安归降的寨子其实也只是占了那些寨子的总数不到一半而已。

 其余寨子又各有故事。

 可再有故事也不至于窝藏私兵吧?

 可如果周必大说的是真的,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是那些私兵是谁家养的?又为何要养在江南?

 这些私兵又和江南官场贪腐有何联系?

 赵瑗眼神一凝,问道:

 “你说什么?你从哪儿听说的江南水寨里有私兵?”

 “对啊,我叔父行商,每年漕运都要走江南水道,前些年江南水道还都是一些水寨的人会劫船偷货,前年开始那些水寨就开始不对了,他们私设关卡收受路费,要价很凶,我叔父还说这些人行止有度,看起来不像是普通水匪,更像是兵卒。”

 周必大继续解释道:

 “先前那些水寨的匪患还稍微会讲江湖道义,只要给了东西,便会放人同行,但那些更像兵卒的水寨却不讲这些,有些时候若是缴纳的路费不合他们心意,甚至会直接上船杀人。后来因为这事儿,我叔父就没再走漕运行商了,加上我明年就要科考,才带着我来临安做些小生意。”

 周必大的话让赵瑗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各种联想,看来江南水寨和官员贪腐一案的实际情况还没有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只是这事情为何他从未听与水寨关系颇深的利州四义与李涧等人提起过?

 现在看来,江南的疑团越来越多。

 他让学生们留在草庐内自习,带着周必大走了出去,问道:

 “你叔父能确定那些水寨是真的窝藏私兵吗?”

 “我叔父也说不准,不过早年他从商前曾在军中从戎过,所以能看得出一点端倪,若非如此,寻常人应该是分辨不出那些水匪和私兵的区别的,叔父也只是有些怀疑,但也只说给我听过。”

 看来江南水寨的事情还藏得很深,如果不是赵瑗与周必大这偶然的交谈,恐怕还不知道其中竟有如此玄机。

 但此刻赵瑗却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做事情总得抱着最好的期望,去做最坏的打算。

 假设真是如此,那么江南一行恐怕比他看上去的还要凶险。

 周必大见赵瑗陷入沉思,主动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