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嘉靖,成就万寿帝君一只粥粥
第689章 对策(上)(第3页)
“故而,臣恳请陛下与诸公,筹划北疆防御之时,万不可将清国视为壁上观者,必须将其可能倒向蒙古、趁火打劫的最坏情况,考量在内。”
谢安这番话,无疑是将原本就极端复杂的局面,推向了一个更加险恶、更加令人心悸的境地。
朱胜端坐于御座之上,手指无意识地轻敲着扶手,目光深邃。
“谢卿所虑,甚为深远。漠北之狼若与辽东之虎合流,确是我大明心腹大患。”
“陛下。”
张居正的声音清晰而冷静。
“谢安所言,绝非危言耸听。
两面作战,乃兵家大忌。
若蒙古与清国果真联手,我大明北疆万里防线,处处烽火,纵有百万雄兵,亦难免左支右绌。
故此,臣以为,当有所取舍。”
“臣之浅见,辽地……或可暂弃。”
此言一出,殿内微微骚动。
弃土之言,非同小可。
哪怕辽地还未完全到手。
张居正不待他人质疑,便迅速陈述理由:
“陛下明鉴。
辽国虽名义上附我大明,然其国势衰微已久,兵备废弛,民心涣散,实难倚为屏障。
而我军前往辽地的马芳,虽勇猛有余,然其才具,比之蒙古‘四獒’恐犹有不及。
以疲弱之辽军,佐以非‘四獒’之敌的将领,若遇蒙古帝国之主力,胜算渺茫。
若强行固守,非但辽地必失,更会徒耗我大明之兵,此诚得不偿失。
不若主动后撤,坚壁清野,将兵力集中于金州与九边,方是稳妥之道。”
殿内不少大臣闻言,皆面露思索,甚至微微颔首,觉得首辅所言虽无奈,却不失为老成谋国之策。
戚继光等人虽有所意动,但却似是顾及张居正之身份,权衡之下,终是沉默。
而朱胜心中却不由得微微一叹。
“难道,真的要放弃这快到嘴的辽地吗?”
“到嘴的鸭子啊!”
“未战先怯,当真行吗?”
“看来戚继光他们应该还有想法。”
“可都想着得罪张居正不太好吧。”
“戚继光的圆滑性格的确是有利有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