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无异于喜从天降(第2页)

 一众人答应着,按照李富民教的做法拔蒜。

 都是干习惯了农活的庄稼人,上手很快,一会的功夫几人各自都拔了小半袋子的蒜苔。

 人多力量大,转眼一拢地的蒜苔就被拔完了。

 地头小路上有一辆货车停下,高为国从车上下来,对着马世英打招呼。

 马世英走过去,看他手里抱着一摞文件,喊来二儿子李富民帮着看,还把秦老四老两口一起叫过来听。

 高为国办事极其认真,将协议上的条款再三确认。

 其中包含每天至少要备足八百斤以上的供货,总供货量不得低于八千斤。

 高为国把采购协议里一些要注意的细节跟他们说了一遍。

 几人听得连连点头,马世英认真记下这些重要细节。

 看完协议,其他人继续去干活,马世英和田翠芬上了货车后座,带着高为国去看两家的蒜地。

 高为国确实完有这些蒜地,大致按每亩的产值估算了一下,现有的这些蒜地确认能完成协议上所需要的量。

 这才和马世英连同天翠芬一起签下的采购协议。

 一起签下的还有一份小筐的采购协议,总采购量两百个,每天的供应量不低于二十个。

 马世英也帮着签上了。

 高为国知道他这次来的着急,跟马世英说筐子跟着明天的蒜苔带过去就行。

 听高为国聊天才知道,原来他负责采购的蔬菜不仅仅只是供给临近县城的超市 。

 周边几个县城的家家乐,也是一起供应的,要不然单独一家店也没有这么大的销量。

 听得马世英一阵羡慕,她如今连一个自选超市也还没开起来。

 回到村头的蒜地,已经拔完的蒜苔已经整整齐齐的码进了麻丝袋子里,约莫有四五百斤的样子。

 马世英带着人去另一块地,李富民和秦老四帮着把已经装好的蒜薹过秤。

 台秤是高为国带来的司机车上本来就有的。

 他每次需要辗转于田间地头和各个门店,直接配备了台秤,方便核对斤数。

 等他们装完蒜苔就赶去了另外一块蒜地,临近傍晚,一众人才忙活完。

 装完了高为国的八百斤,约莫还剩下了三百多斤,也足够刘老板帮着介绍的那几家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