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道术初探(下)(第3页)

 醒来时晨光熹微,手机闹钟还没响。程远惊讶地发现自己神清气爽,往常那种被闹钟惊醒的心悸感消失了。他对着朝阳做了组莫师叔教的"八段锦",虽然动作还不标准,但后背微微发热的感觉让人上瘾。

 早餐是小区门口买的豆浆包子,而不是往常的冰美式加三明治。卖豆浆的大婶多看了他两眼:"小伙子气色好多了!"

 公司大堂,抱着药茶罐的程远遇见米歇尔。财务总监今天罕见地没穿套装,而是一身亚麻质地的改良旗袍。

 "我奶奶说这个配方安神。"她指着程远怀里的竹筒,"能...给我些吗?最近失眠。"

 董事会比想象中顺利。当程远把道观的药茶倒在景德镇茶具里时,连最古板的董事老周都凑近闻了闻:"这香气...像极了我小时候在岭南喝过的凉茶。"

 "我们正在开发'传统智慧'系列。"程远展示着公益平台的数据,"消费者对天然成分的信任度每年增长15%。"

 王总阴沉着脸坐在角落。当程远提到"青城山道医"时,他突然冷笑:"公司不是寺庙!"但没人附和,连他的亲信都低头啜饮着药茶。

 会议结束时,老周拦住程远:"我老伴风湿多年...那位孙道长能看吗?"

 回青城山的航班上,程远翻看着苏半夏给的笔记。邻座的老太太好奇地问:"小伙子学中医?"得到肯定答复后,她突然卷起裤管:"能帮我看看吗?膝盖疼了半年..."

 程远迟疑地按向她的鹤顶穴,老太太却惊喜地叫道:"就是这儿!你怎么知道?"

 飞机穿越云层时,阳光突然倾泻而入。程远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想起李静松说过的话:"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或许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观,而在每个需要帮助的眼神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落地成都后,他特意绕道去春熙路买了父亲嘱咐的梨膏糖。店员打包时,程远发现柜台里摆着款"青城山草本"润喉糖,包装上赫然印着孙道长采药的剪影。

 "这款卖得可好了!"店员热情推荐,"据说道观老中医的秘方呢!"

 程远笑着多买了两盒。山间的暮色渐浓,回青城山的巴士在盘山公路上蜿蜒前行。他抱紧怀里的铜人和药包,窗外的梯田在夕阳下如同大地的指纹,一圈圈诉说着千年的农耕智慧。

 手机震动,是小林发来的消息:"总监,董事会批准了传统养生系列!老周还推荐了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后面跟着三个欢呼的表情。

 程远回复:"帮我找几本《本草纲目》的现代注解版。"发完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自然而然地站在了两个世界的交汇处——就像李静松那样,既能在股市从容来去,又可于山间品茶论道。

 巴士转过最后一个山弯,青城山的轮廓在暮色中巍然矗立。山门处,隐约可见几个熟悉的身影——父亲捧着茶壶,孙道长挥舞着烟袋,苏半夏的白袍在晚风中飘荡如鹤。

 程远摸了摸西装内袋里的五色线,突然明白苏半夏说的"形神俱妙"是什么意思。真正的道,或许就藏在这种平衡与融合之中:既不忘商业世界的规则,又保有山林的清静;既能运筹帷幄于会议室,又可采药练剑于云深处。

 就像此刻,他穿着西装却抱着铜人,箱子里既有董事会文件又有梨膏糖。两个世界的重量在肩头平衡,竟比从前任何一种状态都来得踏实自在。

 山风送来道观的钟声,悠长如岁月的叹息。程远深吸一口气,草木清香沁入心脾。他加快脚步向山门走去,皮鞋踩在青石板上的声响,与道观檐角的风铃声奇妙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