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万象真形(第2页)

 "每棵树都是部地方志。"师父拍落掌心的树皮屑,"只不过用的是我们看不懂的文字。"

 山涧边,师父舀了瓢水让我"相水质"。

 "清澈见底,应该..."

 "看水纹。"师父向水中投了片竹叶,"叶子打转的轨迹像不像太极图?"

 他解释:顺时针漩涡主水质偏碱性,逆时针主酸性;水纹间隔均匀则水流稳定,忽密忽疏则上游有暗坝。后来我们果然在上游三公里处发现废弃水电站。

 最绝的是师父对水温的判断:"捧水时感觉掌心先凉后温,说明含硫;若是先温后凉,则含铁。"这招后来在矿脉勘探时派上大用场。

 暴雨冲垮了后山一片坡地,师父带我去看裸露的土层。

 "五色土!"我惊呼。

 师父却用竹竿拨开表层:"看这层青灰土,是明朝的焚书灰;底下黄泥里的碎骨片,是张献忠屠川时的万人坑。"

 他突然蹲下,从泥里抠出半片青瓷:"宣德年的民窑,釉色发青是因为工匠把亲人骨灰掺进了釉料。"后来文物局鉴定,这确实是明代"祭红釉"的稀有变种。

 "土地记得所有事。"师父把瓷片埋回原处,"就像人身上的疤,每道伤痕都有来历。"

 冬至夜,师父让我用罗盘对准北极星。

 "看勺柄指向。"

 北斗七星在罗盘天池的倒影中微微颤动,勺柄投影正好压在"癸山丁向"的刻度上。师父突然翻开《青城山志》:"上次这个天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那年道观收了七个残疾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