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寻安闲散猫咪
		第52章 墨痕通天
				
				
				
			
			
			徽州屯溪老街上,胡开文墨厂的第七代传人胡永年正在捶打一坨墨泥。突然,他右手腕内侧的"墨痣"开始发烫——这是胡家独有的"墨灵感应",每当墨料蕴含特殊因果就会预警。
 "看这团松烟。"胡师傅的墨刀挑起半干的墨锭。阳光下,那些看似杂乱的烟粒突然组成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他翻开乾隆年间的《墨谱》:"歙县墨工汪近圣中风前所制墨,其烟纹现病脉。"
 我见识过胡师傅的"诊墨台"。这个改良自传统墨案的设备,装有精密的压力传感器。当不同年代的墨锭在捶打时,会反馈特定的振动频率。有次检测一块民国时期的老墨时,他突然说:"藏家督脉有淤堵。"后来脉诊发现,那位书法家确实有脊柱小关节错位。
 墨坊后院像个微型墨锭医院。东墙排列着历代墨模,按《道藏》五脏分类;西窗下摆放着九组晾墨架,温度对应九窍变化。最神奇的是那台"墨光镜",能将墨锭研磨时的反光转化为经络能量图。
 "闻这刀墨香。"胡师傅正在研磨一块明代程君房墨。当室内湿度达到75%时,原本清冽的松香突然转为沉郁的腥气——与上周来访的帕金森患者脑脊液气味完全同频。半年后,那位患者的多巴胺水平提升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