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药香初绽(第2页)

 几位老人聊起成都药膳的现状,感慨良多。"现在的药膳馆啊,花里胡哨的,加一堆味精鸡精,哪还有药性可言?"一位姓张的老先生摇头道。

 "程师傅坚持古法炮制,难得啊。"陈老赞许地说,"我看了他的《青城药膳录》,理论扎实,配方精妙。"

 我端上四神汤,每人一小盅,配上一块茯苓糕。老人们细细品尝,时而点头,时而闭目回味。

 "这汤..."张老先生突然睁大眼睛,"跟我小时候喝的一个味!我母亲熬的四神汤,就是这个味道!"

 其他几位也纷纷称赞。陈老得意地说:"怎么样,我没骗你们吧?程师傅的手艺,是得了真传的。"

 看着老人们满意的表情,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药膳的意义——不仅是调理身体,更是唤醒记忆中的味道。

 老人们临走时,张老先生特意多要了两份:"给我老伴和孙子带回去,让他们也尝尝正宗的四神汤。"他掏出钱包,我连忙摆手:"试营业期间,不收钱。"

 "那怎么行!"张老先生坚持付了钱,"好东西就该有价值。"

 送走陈老一行人,店里又恢复了冷清。但我的心情已经不同了——至少有人认可我的药膳,这就足够了。

 中午时分,程明带着几个同学回来了,个个跑得满头大汗。"爸!我拉到客人了!"他兴奋地喊道。

 同学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店,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药膳苦不苦?真的能治病吗?比中药好喝吗?"

 我耐心解答,林素则端上准备好的药膳点心——健脑核桃糕、润肺雪梨羹,都是适合学生的配方。

 "好吃!"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惊呼,"比奶茶健康多了!"

 其他同学也纷纷称赞。看着这群年轻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药膳,我突然意识到,或许应该开发一些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配方。

 下午三点,店里终于安静下来。我们刚准备休息,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出现了——刘教授,身后还跟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

 "程师傅,打扰了。"刘教授介绍道,"这位是成都大酒店的餐饮总监,王总。"

 王总递上名片,开门见山地说:"程师傅,听说您的药膳很有特色,我们酒店想与您合作,推出高端药膳套餐。"

 我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林素机灵地端上茶,让我有时间消化这个信息。

 "具体怎么合作?"我问。

 "由您提供配方和技术指导,我们负责生产和销售。"王总侃侃而谈,"利润分成可以谈,三七或者四六都行。"

 刘教授补充道:"这是个好机会,能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药膳。"

 我沉思片刻,缓缓摇头:"抱歉,恐怕不行。"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林素。"为什么?"王总不解地问。

 "药膳讲究现做现吃,因人施膳。"我解释道,"批量生产、提前做好,药性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