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远行(第2页)

 "程先生!"他热情地握住我的手,"终于把您请到法国来了!"

 "承蒙厚爱。"我客气地回应,目光却不自觉地扫向四周,寻找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郑教授明天才到。"莫里斯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今晚就我们几个,好好聊聊。"

 晚宴上,莫里斯详细介绍了这次"国际传统医学与健康饮食研讨会"的议程。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专家将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而我和程明的药膳工作坊是重头戏之一。

 "程先生,"莫里斯举起酒杯,"十年前您拒绝了我的收购提议,选择自己发展。现在看来,这是最正确的决定——您的App全球用户已经突破两百万,比我们'vitalis'的食疗产品销售网络还要广泛。"

 我与他碰杯:"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药膳本身。"

 "说得好!"莫里斯点头,"所以这次我特别希望您能见几个人。"

 他拍了拍手,餐厅经理领着三位陌生人走了过来。一位是非洲裔女性,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一位是戴着眼镜的印度老人;还有一位金发女士,看起来像是北欧人。

 "这三位分别是肯尼亚的姆瓦纳医生、印度的阿尤什教授和瑞典的安娜博士,"莫里斯介绍道,"他们在各自国家都在尝试将本土草药与中医理论结合,创造适合当地人的'药膳'。"

 我惊讶地看着这三位异国同行。姆瓦纳医生爽朗地笑了:"程先生,我用了您的'四神汤'配方,但把山药换成了我们当地的木薯,效果出奇地好!"

 "我在孟买郊区开了个小诊所,"阿尤什教授推了推眼镜,"用姜黄、胡椒等印度香料搭配您书中的理论,治疗了不少消化不良的患者。"

 安娜博士则更加学术化:"我正在做一项研究,关于如何将北欧浆果与中药配伍,预防冬季抑郁症。程先生,您的着作给了我很大启发。"

 我一时语塞,从未想过师父传下来的药膳智慧,竟能以这样的方式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程明适时地插话:"这正是我们开发多语言App的初衷——让药膳适应不同文化,服务更多人。"

 回到酒店房间,我辗转难眠。窗外,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像一根巨大的银针,刺得我眼睛发酸。

 "爸,您睡不着?"程明轻声问。

 "嗯,"我索性坐起身,"在想今天那三位外国同行。他们用的食材我闻所未闻,但思路却与师父当年教我的如出一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程明也坐了起来:"这正是药膳的生命力所在。爸,您知道吗?App后台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不是那些经典名方,而是'如何根据当地食材调整配方'的教程视频。"

 我沉默良久,突然说:"明儿,我想改一下后天的报告内容。"

 "啊?"程明一愣,"可是ppt都准备好了..."

 "不是要改主题,"我摇头,"是想加些内容。师父当年教我的一句话,我从前以为懂了,今天才真正明白。"

 "什么话?"

 "『药无高下,效者为珍;膳无贵贱,适口为佳』。"

 程明眼睛一亮:"我明白了!您是想说,药膳的国际化不是简单的翻译和复制,而是本土化的创新?"

 我点点头,望向窗外的异国夜色。师父,您看到了吗?您传下来的药膳之道,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出不一样的花。

 第二天一早,程明就匆匆出门去会场做最后准备。我独自在酒店餐厅吃早餐,面对琳琅满目的欧式餐点,却没什么胃口。服务员贴心地端来一碗燕麦粥,我下意识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布袋,撒了点茯苓粉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