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古法新研(第3页)

 陈志明冷笑:"法律程序可以拖上几年。但程先生,您儿子的App融资正在关键阶段吧?您真想让投资人知道您卷入了国际专利纠纷?"

 我心头一紧——程明没告诉我他正在融资!

 "卑鄙!"郑淮安拍桌而起,"你们连年轻人都不放过!"

 "商业就是商业。"陈志明起身整理西装,"程先生,三天后我再来听答复。对了..."他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我的腰间,"保管好那把铲子。"

 他们离开后,程明才坦白:他确实在筹备App的国际扩展,已经谈妥了首轮500万美元融资。

 "爸,别担心。"他强作轻松,"投资人看重的是产品,不会受这种小事影响。"

 "不,他们会。"郑淮安叹气,"风投最怕法律风险。"

 当晚,我们三人在药膳馆后院紧急商议对策。铜铲静静躺在石桌上,月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

 "师父传给我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责任。"我轻抚铲面,"但我不想连累你们的事业。"

 "爸,别说这种话。"程明握住我的手,"App可以暂缓,研究不能停。"

 郑淮安突然灵光一现:"等等...如果我们把研究转向药膳应用呢?药膳不属于现代医药范畴,专利法管不着!"

 "什么意思?"我问。

 "用'四器'原理改良药膳制备工艺!"郑淮安越说越兴奋,"既传承了师父的技艺,又绕开了制药专利陷阱!"

 程明立刻打开电脑查询:"没错!传统知识不受现代专利法限制,只要我们不申请药物专利,他们就无可奈何!"

 我们连夜修改研究方向,将重点从"药物开发"转向"传统药膳工艺改良"。新论文题目定为《古代多金属催化系统在传统药膳制备中的应用》。

 第二天,校长得知我们的计划后,给予了全力支持。学校甚至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对传统知识保护的态度。

 陈志明闻讯暴跳如雷,但法律顾问确认我们的新方向确实无懈可击。更令他措手不及的是,冯·霍恩海姆突然在瑞士召开记者会,宣布辞去帕拉制药所有职务,并揭露了董事会与"医药联盟"的不当合作。

 "阿尔伯特的反击!"郑淮安看着新闻直播,哈哈大笑,"老狐狸果然留了后手!"

 风波渐息,研究重回正轨。我们将"四器"原理应用于药膳馆的经典配方,效果显着——"四神汤"的口感更加醇厚,药效检测指标提高了40%;"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腥味几乎消失,而温补效果增强。

 最令人惊喜的是,程明的App投资人不仅没有撤资,反而加倍注资——他们看中了"传统工艺+现代科学"的独特卖点。

 满月之夜,我们师徒三人在后院举行了一个简单仪式,用完整的"四器"工艺熬制了一锅改良版"四神汤"。铜铲翻炒、银刀切割、铜钵研磨、水晶棒调和,每一步都遵循古法,又融入我们的新发现。

 汤成时,香气弥漫整个院子。我们各饮一碗,温热的药液流入四肢百骸,疲惫一扫而空。

 "师父,"我望着明月轻声道,"您看到了吗?'四器'的智慧没有失传,它在新的时代焕发了生机。"

 铜铲静静立在桌上,月光下,铲面上的古老纹路仿佛流动起来,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医药传承图景——从药师佛到帕拉塞尔苏斯,从师父玄静到我们,再到程明这一代...

 药香袅袅中,我仿佛听见师父的声音:"远儿,药道无疆,传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