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仁心无界(第2页)

 会议陷入僵局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声音打破了平衡。

 "我有话要说。"grace突然走到发言席,她的母亲紧张地跟在后面。工作人员正要阻拦,莫里斯女士却递上了麦克风。

 "我叫grace wanjiku,今年十岁。"女孩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我差点死于一种奇怪的病毒,是程医生和中国科学家救了我。"她举起胸前的铜铲吊坠,"妈妈说这是'天铁'做的,能保护我。但我觉得,真正保护我的是程医生他们的善良。"

 会场鸦雀无声。grace继续道:"在肯尼亚,我们有个谚语——'雨水属于所有人'。治病的好方法不也该像雨水一样吗?"

 孩子纯真的话语像清泉冲刷过会场。巴西代表率先鼓掌,紧接着是南非、印度尼西亚...很快,全场起立鼓掌。连威廉姆斯博士也微微点头。

 休会期间,走廊里的记者蜂拥而至。一位Cnn记者拦住我:"程教授,您如何看待grace的发言?"

 "她道出了医学的本质。"我望着被各国代表围绕的grace,"医者仁心,无分国界。"

 下午的谈判出现转机。美国代表团提出折中方案:建立"天铁"技术国际专利池,商业应用需授权,但公共卫生危机时可强制许可。欧盟补充了监管条款,中国则承诺提供基础技术开源包。

 傍晚,大会全票通过了《日内瓦量子生物技术宣言》,这是历史上首个同时涵盖科技创新、传统知识保护和生物安全的国际公约。闭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特别感谢了grace的勇气,称她为"全球健康的小大使"。

 回国飞机上,我们团队都沉浸在喜悦中。程明翻看着会议照片,突然说:"爸,您看这个。"他指着背景中的一位白发老者,"瑞士代表团的这位专家,长得好像冯·霍恩海姆博士啊!"

 放大照片细看,确实有七分相似。郑淮安查了会议名单:"他是日内瓦大学医学史教授,叫亨利·冯·霍恩海姆,应该是阿尔伯特博士的远亲。"

 缘分真是奇妙。四百年前,帕拉塞尔苏斯将"天铁"知识从东方带到欧洲;今天,他的后人又参与制定这项技术的国际规则。

 回国后,我们立即投入"天铁"技术开源项目。程明开发的云平台"药界共享"上线首日,就有37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注册。首批开源的包括"量子-基因防火墙"基础算法和"天铁"纳米结构模拟器。

 与此同时,grace的故事传遍全球。她受邀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演讲,呼吁公平分配医药资源。姆瓦纳医生发来消息:肯尼亚政府决定以grace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儿童医院,并请求我们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