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坐以待毙

 但他岂会坐以待毙?

 吴巨对“化繁为简”始终嗤之以鼻。抛弃传统根基,转向浅显易懂的教学,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短期内或许能见效,但从长远看却弊大于利。

 如今医家培养新人已陷入困境,既要革新又要保留传统,两头难做。

 不过,这些话他绝不会在此时提及。眼下最紧迫的是应对魏焕的挑衅。

 “阴阳五行?你的理解倒是很有趣,”魏焕又嘲讽道,“这哪里是医家风格,分明是道家或阴阳家那一套!”

 魏长老此言差矣,三迁大道虽路径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医家思想与诸子百家原本就有共通之处,何谈‘像’字?吴巨悠然坐下,边落座边反驳。

 “三迁大道,殊途同归……”那位姓闫的前长老反复品味这句话,暗暗点头。

 这句话确实简洁明快,仿佛出自《易传系辞》中“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虽是概括,却朗朗上口,道出了真理。

 吴巨有些才华,可惜年纪尚轻,陈仲将魁首之位传给他,实在是操之过急了。

 这是三位前长老对吴巨的看法。

 吴巨察觉到三位前长老的目光,大致猜到了他们的心思。

 魏焕早有成见,必定编排了不少关于他的事情,这几句话不足以扭转他们对他的看法,今天恐怕是一场硬仗。

 “话说回来,魏长老的医术还未登峰造极,对我讲解的阴阳五行之理有所怀疑,也是情理之中。”吴巨冷嘲热讽。

 魏焕笑了笑,毫不生气:

 “不管怎样,你今日所说的话,正在破坏历代长老和魁首几十年的努力,就连陈仲在位时也在简化复杂的东西,难道吴卿一上位就要改朝换代吗?”

 “改朝换代,魏长老给我的这个帽子实在承受不起。”

 吴巨刚要继续开口,就被外间突然传来的大嗓门打断。

 “承受不起?我看根本不需要承受!”

 五人同时看向声音的方向,只见苏长老缓步走进来。

 第15章 心肺复苏立大功 诸子百家齐聚

 看到苏长老到来,魏焕心中升起一丝不安。

 “苏长老。”吴巨拱手行礼。

 苏长老点点头,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然后恭敬地向三位前长老行礼:

 “见过诸位长老。”

 “嗯,你适才所说的话,是从哪里说起?”闫长老问。

 苏长老笑了笑,说道:“这事得从头说起……三位长老可知吴师侄为何迟到,甚至头发都湿了?”

 三位前长老相视一笑,直接摇头。

 魏焕瞳孔微缩,他也察觉到了异常,但并未多想。此刻听苏长老提及,似乎还有更深的隐情?

 苏长老继续说道:“授课结束后,吴师侄遇见有人落水,情况危急,不得不花费时间施救,最终将那位命悬一线的人救了回来。”

 “哦?”

 闫长老看向吴巨的目光柔和了几分,随即问道:“但这与魏焕所说又有何关联?”

 “三位有所不知,吴师侄在救人时使用的并非寻常的针灸或汤药之法,而是名为人工心肺复苏术的技术。”苏长老缓缓解释。

 吴巨眯着眼睛,隐约猜到苏长老接下来要说的话。

 “人工心肺复苏术是什么?”前长老张师好奇地问。

 苏长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望向吴巨。

 吴巨领会其意,接着说道:“这是一种针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的急救方法,通过胸外按压模拟心脏跳动,用人工呼吸替代自主呼吸,以此实现急救效果。具体步骤是先做三十次胸外按压,再开放气道并进行两次人工呼吸,重复五组……”

 吴巨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当时救助落水少女的具体过程。

 听完后,三位前长老陷入沉思。

 尽管吴巨提到的一些专业术语有些复杂,但他们依然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他们对这种急救技术的巧妙之处感到震撼!

 “确实堪称奇迹,若真如描述的那样,称其为起死回生也不为过。”张师称赞道。

 “更难得的是这种方法无需依赖针灸药物,普通人也能掌握,若推广开来,定能让众多百姓受益。”闫师连连感叹。

 “相比之下,我们推崇的化繁为简反而显得更复杂了。”贾师感慨道。

 魏焕在一旁听着,脸色越来越难看。

 “授课时看到魏长老只听了片刻就离开了,对于这件事倒也不奇怪。”吴巨笑着说道。

 “魏师兄匆匆赶往明德堂报信,反倒错过了吴师侄的课程与急救,这不能全怪他。”苏长老添油加醋地说道。

 两人的话都暗指魏焕急功近利。三位前任长老听出弦外之音,对魏焕投以不满的目光,而对吴巨的态度则温和了许多。

 魏焕察觉气氛不对,便转移话题说:“即便有这些技艺,也无法掩盖你今天所讲的内容违背化繁为简的原则!阴阳五行?若推广此道,难道要我们医家模仿道家或阴阳家吗?”

 吴巨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焕的论点开始显得混乱。

 但除此之外,他也找不到其他方式来反驳吴巨。

 “遵循天下公认的真理,怎能说是模仿?魏长老今日饮用的水和食用的粮食,与诸子百家的宾客同源,难道这也算医家模仿百家,还是百家模仿我们?”吴巨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