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悦(第2页)

 这就是成蛟?子楚的次子?

 “吴巨拜见公子成蛟。”

 吴巨拱手回礼,接着仔细打量成蛟。

 不得不承认,此刻吴巨再次怔住。

 历史上的长安君成蛟曾与嬴政争夺太子之位,后被派往攻打赵国,在屯留反叛投降赵国,叛乱平息后逃至赵国,被封于饶。

 这些事迹让吴巨对成蛟印象不佳,认为他是叛逆之徒。

 然而眼前的孩童……

 吴巨暗自思量。

 成蛟今年可能才六七岁。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对太子之位能有多少认知?又怎么会天生就有反叛之心?

 这一发现让吴巨有所感悟。

 历史上记载的内容未必完全可信。

 遥忆当年初遇韩非,吴巨以为他是个严肃的中年人,没想到竟是个开朗且自来熟的年轻人。

 “阿嚏!”

 正在楚国埋头读书的韩非忽然打了个喷嚏,随即揉了揉鼻子:“是谁在念叨我呢……”

 言归正传。

 如今的小不点成蛟亦是如此,不可一概而论,不能单纯地视其为乱臣贼子。

 成蛟之乱发生在十年之后,不可与当前混为一谈。

 “吴大人,您为何总盯着我看?”成蛟用那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吴巨。

 吴巨笑着摇头,随意答道:“只是觉得公子天资聪慧罢了。”

 “吴大人过奖,您也很了不起。本公子见过百家之人,从未有人如您这般年轻就取得如此成就。”成蛟认真地说。

 吴巨轻笑。

 看着吴巨与成蛟谈笑风生,吕不韦不禁皱眉。

 他没料到吴巨竟对成蛟如此友善。

 就在殿内欢声笑语之际,一声尖锐洪亮的声音响起。

 “大王驾到!”

 众人齐刷刷望向殿门。

 但见子楚身着玄色华服,头戴帝冠,步伐威严地走来,一举一动尽显王者气度。

 这是吴巨首次见他这般盛装。

 子楚身后跟着两位鬓发斑白的女子,她们是当今秦国的两位太后,华阳太后与夏太后。

 “参见大王!”

 “参见太后!”

 吴巨、成蛟及众多朝臣一同行礼。

 “诸位爱卿免礼,请坐!”

 子楚步入大殿,稳坐王位。

 华阳太后与夏太后分列两侧,成蛟作为公子坐在夏太后身边。

 殿下则有吕不韦、蒙骜、王龁、麃公等一众大臣。

 吴巨作为宴席的核心人物之一,位置在右侧第一位,与左侧第一位的吕不韦遥相呼应。

 他身旁是魏磬和章邯,身后站着几位侍从,桌上摆放着山珍海味和玉盘佳肴。

 这场接风宴的规模相当宏大。

 由此可见子楚对吴巨这位医家翘楚的重视程度。

 子楚环顾满座宾客的咸阳宫,感慨万千,高声说道:

 “回想起当年岐山之事,吕相之女病重,七国名医皆束手无策,幸得吴卿施以援手,从此吴卿与吕相、与寡人以及大秦结下深厚情谊。”

 “今吴卿远道而来,实为贵客。今日设宴,正是为了欢迎吴卿!”

 “诸位同我一起举杯,敬吴卿!”

 话音刚落,子楚起身举杯,殿下众人随之附和。

 “恭迎吴卿莅临咸阳!”众人齐声道。

 吴巨亦举杯,众人一饮而尽。

 接着,吴巨又给自己斟满一杯,站起微笑道:“在下吴巨,初到咸阳,诸多不明,还望诸位日后多多关照!”

 他举杯一饮而尽。

 “吴卿太过谦逊了。”

 众人纷纷摇头。

 子楚看着这欢愉的场面,心情愉悦,示意乐师奏乐。

 乐声响起,殿内顿时充满钟鸣鼎食、歌舞升平的氛围。

 “感觉如何?”吴巨问身旁的魏磬和章邯。

 “我本以为秦国的宴席会很拘谨,没想到这般融洽。”魏磬沉思片刻后说道。

 “我以前随军出征时见过王龁老将军,那时他十分威严,但今日看来,几位老将军都很亲切,若非身着战甲,与普通老兵并无二致。”章邯望着远处已开始推杯换盏的蒙骜、王龁等老将说道。

 吴巨笑了笑:“七国之中,只有秦国才有这般景象。”

 魏磬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她出身魏国宗室,曾在魏国参加过不少宴会,却从未有过这种体验。

 子楚贤明,广纳贤才,屡次开拓疆域,大臣和百姓都拥护他,就连蒙骜、王龁这样的三朝元老也对他信服,这使得席间气氛和睦融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秦国向东发展的局势一片向好,若不是如此,恐怕不会有这般热闹场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 ** 长袖翩翩,曲终人散。

 酒过三巡,众人已有几分醉意。

 只见子楚拍了拍手,殿外立刻进来几位宦官,每人手中都端着一个酒壶,依次为众人倒酒,每人一杯,分量恰到好处。

 空气中很快弥漫开醉人的酒香。

 “这是什么酒?”

 “香气如此浓郁!”

 殿内众人议论纷纷。

 章邯嗅了嗅杯中的酒,微微挑眉:“这不是你的烧刀子吗?”

 吴巨笑道:“看来我送的那一半坛,他果然拿出大半来与群臣共享,真是下足了本钱。”

 果然,子楚站起身,高声说道:

 “此酒乃是我家吴卿亲手酿造的佳品,名为烧刀子,堪称天下第一美酒。”

 “这一坛还是吴卿赠予我和吕相的。孔子曾言,独乐不如众乐。我昨夜思虑再三,最终决定与吕相一同分享此酒!”

 “大王,为何每人都只有一杯?”一向少言的麃公忽然开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