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盘算着未来计划(第3页)

 “我听说七国的文人得知词有曲谱这件事后,都在竞相为《水调歌头》谱曲,不过主要还是那些青楼女子在努力。咸阳的谪仙楼就召集了许多歌伎和乐师,专门成立小组为《水调歌头》和《将进酒》谱曲……”

 成蛟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发现子楚正在注视着他,顿时有些心虚地缩了缩脖子。

 说漏嘴了,算了。

 “不用看我,我管不到那么宽。”子楚随意地说。

 “是……是……”成蛟低声应答。

 “不过我很想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子楚补充道。

 “咳,是甘罗告诉我的。”成蛟毫不迟疑地揭发了幕后的人。

 “甘罗?”

 子楚和吴巨同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子楚惊讶是因为没想到竟然是甘罗带着成蛟混在一起。

 甘罗出身名门,他的祖父甘茂是惠文王时期的左丞相,是一位广受赞誉的贤人。

 甘茂遭到向寿和公孙奭的排挤,逃亡至齐国,被封为上卿,后又被齐国派往楚国担任使者,最终客死魏国,但他的子孙一直留在秦国。

 此外,甘茂虽然逃亡,但并非秦王的责任。

 他在齐国时,秦昭襄王在苏代的劝说下,曾用上卿之位和相印邀请他回国,并免除了一家人的赋税,这一政策一直延续下来。

 再加上子楚登基后整顿朝政、优待老臣,因此甘茂的后代对秦国的态度一直不错,包括甘罗,也一直以秦人自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据说甘罗天资聪颖,是个难得的天才,子楚继位时曾见过他一面,后来因事务繁忙,便很少见到他了。

 子楚闻言摇头失笑,“竟带着蛟儿去了青楼。”

 另一边,吴巨的惊讶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

 甘罗是历史上着名的神童,十二岁时出使赵国,用计策助秦国夺得十几座城池,因功受封上卿,地位接近丞相。当时秦国的上卿是赫赫有名的蒙骜将军。

 关于甘罗还有一段趣闻,据说他有个后人叫甘宁,即历史上的甘兴霸。此外,甘罗还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甘家缺乏权势,甘罗需依附他人谋生。不过现在吕不韦的门客尚未齐聚,目前只有嫪毐一人。

 吴巨对咸阳局势有所了解,此时的甘罗还未成为吕不韦的门客。

 然而……

 甘罗七岁多,成蛟比他小几个月,这两个半大的孩子跑去青楼……

 嗯……

 这不是抢我们医家的生意吗?

 成蛟小心地观察着师父和父亲的表情,发现吴巨皱眉沉思,子楚则思索片刻后低头继续处理奏折,似乎都不打算深究此事。

 这样最好。

 成蛟松了口气。

 忽然,子楚头也不抬地说:“朕不会干涉你的生活,但你要记住,身为秦国公子,言行需谨慎,要珍惜自己的名声。”

 “儿臣明白。”成蛟连连点头。

 另一边,吴巨仍在思考。

 这次他并非因甘罗而困惑,而是因为成蛟提到的青楼之事。

 但他并没有多想,他可不是那种好色之人。

 言归正传。

 文人、青楼女子、乐师为水调歌头和将进酒作曲……

 很寻常。

 吴巨坚信这两首曲子在此时必定会引发巨大反响。

 优秀的诗词,即便让原始时代的山民欣赏,也会赢得他们的赞叹。

 吴巨的词不仅受到稷下学宫的姜堪和儒家的荀子等众多儒者的赞誉,还吸引了大批士人和才子的喜爱。词这种更为开放的文学形式如今在七国广受欢迎,若能配上合适的曲谱,便有可能名扬天下甚至流芳百世。

 因此,许多人争相为其谱写曲子。这件事本身也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传奇乐师,比如师旷、俞伯牙、高渐离等。这些仅仅是历史留名的,未被记载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是能让这些古代乐师为宋词重新谱曲,或许真能再现宋词昔日的辉煌。

 尽管目前吴巨所作的词寥寥无几,仅有《水调歌头》和《将进酒》,其中《将进酒》严格来说不算词。

 然而,重振宋词昔日荣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若真能重现宋词的辉煌,那么借用李白和苏轼的诗词也可被视为有理有据。不过这也只能顺其自然,毕竟连吴巨自己都还没完全理解宋词的魅力。

 “刚刚说到哪里了?”吴巨忽然意识到今天的主要任务仍是授课。

 “说到词都有对应的曲谱。”魏磬在一旁补充。

 “对对对。”

 吴巨接着说:“我不奢望你们初学者立刻创作出真正的词来,因为写词必须配曲,这本身就很难。即便不配曲,直接写新词也可能显得太过冒失。”

 “所以,我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在《水调歌头》的格式下重新填词。”

 “吴先生,填词是可以随意发挥还是需要特定主题?”成蛟又用稚嫩的声音问道。

 “主题……”

 吴巨环顾四周后说:“就以秋景为主题,其余自由发挥。”

 “好的。”

 成蛟点头后,便开始咬着笔思考起来。

 “秋景……”

 旁边的魏磬似乎也在沉思。

 “看什么看?你也想试试?”吴巨问魏磬。

 “不了不了。”魏磬连忙摇头,像拨浪鼓似的。

 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场景:魏磬在咸阳虽忙于学习医术,但仍坚持学业。一天,子楚的随侍送来一批案牍,其中一份奏折提议立成蛟为太子。吴巨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是韩国外戚的陈词滥调。子楚看过奏折后脸色不佳,成蛟见状心情低落。随后,又有侍从找子楚汇报事务,子楚匆匆离去。吴巨询问成蛟作词进展,得知他毫无头绪后表示无奈,随后休息。

 成蛟托着下巴,重重叹了一口气。

 “公子好像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吴巨闭着眼睛,懒懒地开口。

 成蛟没有回应。

 “有事的话,不妨跟我说说。”吴巨道。

 小孩子的心思通常容易猜透,吴巨觉得成蛟既然叹气,肯定是想找人倾诉。

 成蛟沉默片刻,像是在斟酌。

 “不方便的话,可以不说。”吴巨补充道。

 成蛟咬咬牙,问:“那天与吴师交流后,有所启发,所以今天也想向您讨教。”

 “讲吧。”

 “母后、叔父以及许多大臣都认为我应当继承太子之位,也是最合适的,可父王和吕相,还有许多人始终反对,甚至强烈 ** ,这让我很疑惑。”成蛟把内心的困惑说了出来。

 吴巨顿时陷入沉默。

 成蛟想谈的居然是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