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之常情
吴巨听罢,心情复杂。历史上,东周国君也曾谋划攻秦,但因无人支持,最终子楚派吕不韦出函谷关,灭掉了东周,终结了周朝。
如今情况更为棘手。周君虽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在各国眼中早已失去权威。不过,他找到孙隐,若由孙隐出任统帅,六国或许真会认真对待。毕竟各国早就有意攻秦,而孙隐身为兵家少主,声望与实力毋庸置疑。
吴巨之前就听说过孙隐的名声,都说他会继承孙武、孙膑的光辉。他摸了摸下巴,低声说道:“这难道就是蝴蝶效应吗?”
“什么蝴蝶?”陆绍友没听清楚吴巨模糊的自言自语。
“没什么。”吴巨摇摇头。
“此事派专人留意,有任何进展立刻向我汇报。”
“是。”
……
吴巨回过神来。
毫无疑问,陆绍友带来的消息十分准确。
孙隐已同意,这意味着一场由兵家主导、周君牵头、诸国响应的合纵正在筹划之中!
一旦合纵军全面集结,这将超越公孙衍、田文、苏秦等人,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合纵!
第x章 孙隐与五国使臣 周王与神秘人
洛阳,周的都城,繁华无比。百姓安居乐业,商贾云集,街道上车马来往不息,与七国任何一国相比都不逊色。
至少在没有战争的时候是这样。
此时,王宫内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周王与群臣饮酒作乐。
已经到场的五国使节分别来自韩、赵、魏、楚、燕,齐国一如既往地拒绝了合纵提议。毕竟齐国由君王后执政,这位女子对秦国的态度一向谨慎。
“昔日孙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吴国以三万兵力长途奔袭,五战皆胜,直取楚都;孙膑受膑刑后围魏救赵,在马陵道大败庞涓,名声震动七国。”
“这两人堪称用兵奇才,提到孙家,无人不想到他们,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然而,孙家一门都是英雄豪杰,皆具非凡才能,此话不假,这位孙隐便是明证。”
“合纵大事即将展开,函谷关指日可得。若此战成功,寡人认为孙隐应与孙武、孙膑并列,称为孙氏三杰。”
周王借题发挥,大赞兵家和孙家,最后又绕到夸孙隐身上。
这位年轻人此刻坐在殿首,一身黑衣,眉目如剑,气度不凡。
“王爷过誉了,晚辈愚钝,怎敢与祖先相比。”孙隐拱手,对两位前辈仍心存敬意。
“少主不必谦虚。”
“谁人不知您少年英才,用兵如神?”
五国使者纷纷夸赞一番。
孙隐只是点头微笑,再无其他表示。
宴饮之间,周王再次发问,语气沉重:“不知贵方何时出兵?”
“韩魏大军集结完毕,即刻启程。”孙隐言辞简洁。
“难道不等其余三国?”
“若待五国大军齐聚,已然迟矣。须在秦军出动前采取行动,否则恐蹈前人覆辙,还未合军就遭重创。”孙隐答道。
“那么,贵方有何妙计?”
孙隐略偏头,环视四周,说道:“殿内汇聚七国之人,其中必有秦之细作,此言若公开,恐让秦人警觉。”
此话一出,大殿内的气氛瞬间凝滞。
五国使者互相交换眼神。
孙隐虽未明指,却似话中藏针,令人不安。
兵家之人干咳两声,站出缓和气氛:“少主所言甚是,防备秦国之心不可松懈。”
“正是如此。”
“深以为然。”
众人随声附和。
周王浅笑:“好,那就期待阁下能一举拿下秦国。”
“定不负众望。”孙隐微一拱手。
宴席继续,直至傍晚,七国使者方才离去。
孙隐向周王拱手,随后带着兵家之人径直离开。
望着孙隐的背影,周王端坐王位,面色阴沉。
此次宴席,无论是孙隐还是五国使者,对周王均无半分敬意。
他们的态度,也代表了五国的立场。
若周王是周天子,或许他们会有所顾忌。
可惜,他只是东周的国君,一个名义上的诸侯,实力薄弱,影响力几近消失,百姓不过十万,国力远逊于卫国这样的小国。
若是天子,局面或许不会如此不堪。
然而,周赧王临终前连天子之位都不愿传给他。
想到此处,周王紧握双拳,关节发出声响。
这时,殿外走来一人。
"参见天子。" 来人恭敬地拱手行礼。
"平身。" 周王下意识回应,随即意识到自己并非天子。
"我们曾见过。" 来人说道。
"我知道。" 周王保持冷静,维持着王者的威严。
"先生派我来拜见周王,并让我传达他的请求。" 来人道。
"讲。" 周王清楚来人所说的先生是谁。
"此次攻入函谷关、进入咸阳后,先生希望从天子手中得到一些东西。" 来人略作停顿,补充道:"不止一件。"
小主,
"何物?" 周王追问。
"九鼎。" 来人神情自若地说出了这两个字。
"绝不可能!"
周王原本平静的表情瞬间变得激动,猛地站起身,指着来人斥责。
九鼎!
大禹所铸九鼎,汇聚九州之金,象征最高权力与国家兴盛。九鼎历经夏商周三代,如今周室衰微,九鼎已失落。
数年前,秦昭襄王灭周,九鼎被秦国取走。自登基以来,周王一直渴望夺回九鼎以重振权威。
"给那个人?这绝无可能。"
请求被拒绝,但来人依然镇定自若,摊手说道:"先生与天子是朋友,对吧?若非我们的助力,兵家未必会同意合纵之举。"
这是威胁?
周王勃然大怒,但很快掩饰住情绪,淡然说道:"兵家或许不会同意,但我相信孙隐比任何人都渴望担任合纵之长。"
"孙隐?不过是兵家少主,算不得魁首。" 来人轻蔑一笑。
"即便如此,先生并无取鼎之意,只想暂时借用。"
"借用是什么意思?" 周王眉头紧锁。
"借用就是我们会归还。" 来人再次摊手。
"哼。"
周王冷哼一声,对这种拙劣的文字游戏感到不屑。
他坐在王座上,闭目沉思,不知在思索什么。
片刻后,他睁开双眼,说道:“好!寡人应允你,待攻下咸阳,寡人会将九鼎暂借于你。”
“多谢陛下!”
来者如愿以偿,笑盈盈地拱手告退,随即头也不回地阔步离去,与孙隐一般无二。
显然,他对周王的敬意不过是表面上的敷衍。
大殿空寂,只剩周王独自端坐,目光牢牢锁定殿外的远方。
吴府。
不久后,吴巨平复了陆绍友带来合纵消息引发的震撼。尽管这消息至关重要,但目前与吴巨并无直接关联。
送走陆绍友后,他与魏磬整理了一些行装,带上药囊,随即乘车前往王宫。
宫门守卫早已接到子楚指令,见到吴巨的马车,便立即放行。
进宫后,吴巨看见一名年轻人立于宫门内等候,正是几日前在山庄遇到的蒙毅。
“见过吴大人。”
蒙毅拱手施礼,道:“大王事务繁忙,一时抽身不得,特命属下来迎接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