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人之常情(第3页)

 “那莫非是……”魏磬惊叹。

 “九鼎?”吴巨略作迟疑,向守卫求证。

 “确是。”守卫点头回应。

 吴巨深吸一口气,试探性地询问是否能入内查看。守卫犹豫片刻,最终同意。吴巨承诺只观不扰,守卫遂引导他们入内。甫一进去,宏伟壮观的场景便令二人肃然起敬。

 “此乃禹贡九鼎,实为国家重器!”吴巨感慨万分。这些鼎极为高大,即便后世最大的司母戊鼎亦难以匹敌。每尊鼎颜色不同,雕刻繁复,隐约可见九州的轮廓,象征着各自代表的地域。

 小主,

 厚重的历史感与那个时代的恢弘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能看到大禹挥舞权柄,以九州之铜铸成九鼎,工匠在其上雕琢代表九州的纹饰,象征着夏朝及后续商周统一中原的伟业。

 两人内心油然而生敬畏之情。吴巨从中辨认出雍鼎,这鼎呈赤色,饰有龙纹,也是唯一在后世有史料记载的鼎。

 不知九鼎究竟是何材质,史书记载为青铜,但这九尊鼎色彩各异,毫无铜锈痕迹,显然不只青铜那么简单。

 “这该是豫州鼎吧,魏国也在豫州。”魏磬指着另一鼎说道。

 “应该是。”吴巨回想豫州形状,果然与鼎上的纹路吻合。

 没想到九鼎竟还存于咸阳,让吴巨感到十分惊讶。史料记载九鼎已遗失,有人说沉于泗水彭城,始皇巡视时曾派人打捞未果,详情无从知晓。

 今日得以见到九鼎,实属难得。

 随后,吴巨与魏磬离开蕲年宫,经过华阳宫、芷阳宫、长安宫、步高宫、步寿宫、橐泉宫、萯阳宫、械阳宫、羽阳宫、长阳宫等。

 耗时颇久,两人游遍秦王宫主体多处,返回途中路过章台宫。

 “这里似乎是秦王处理奏章之处?”魏磬询问。

 “没错。”吴巨点头。

 章台宫乃秦王宫重要宫殿之一,全国奏章皆汇聚于此供秦王审阅。

 两人正在观察章台宫时,一群人大声争论着走出宫殿。

 其实并非争吵,只是讨论热烈。这群人正是子楚与秦国众臣。

 吴巨二人被发现的同时,子楚等人也注意到宫门口的两人。

 子楚稍作思考,对身边人说:“都回去吧,等大朝会再定详细方案。”

 “是。”

 众人逐渐散去,其中有老内史、李腾、蒙毅及多位熟人。

 仅剩吕不韦、蒙骜、王龁、麃公四人随在子楚身旁,五人朝吴巨走去。

 “大王,吕相,蒙老将军,王老将军,麃公。”

 “吴卿,魏姑娘。”

 彼此问候毕。

 “事务繁忙,未能亲自迎接吴卿,望见谅。”子楚含笑说道。

 “无碍,大王为一国之君,自当以国事为先。”吴巨答道。

 他知道子楚正忙于何事。

 因子楚的情报网并不逊于陆绍友,当吴巨得知兵家少主孙隐参与合纵时,子楚也得到了消息。

 他召集众多重臣至章台宫,想必正是为此事商议。

 “想必吴卿已见过秦姬了?”子楚问道。

 “见过,秦姬脉象平稳,腹中胎儿健壮有力。”

 “如此甚好。”子楚松了口气。

 函谷关外六国如猛兽环伺,时刻威胁着秦国,而吴巨的话无疑是近来难得的好消息,让子楚安心不少。

 众人同行,继续向前。

 “说到这,还得感谢吴卿赠送马蹄铁和马镫,我等在此谢过!”王龁与麃公一同拱手致谢。

 “马蹄铁和马镫已经开始使用了吗?”吴巨扬眉问道。

 “已开始使用,效果极佳。”麃公点头回应。

 每日数百副马具制成,装备于秦锐士身上,相信不久即可全面武装秦锐士。

 经检验后,他们发现这些马具显着提升了骑兵的战斗力。

 多年来困扰王龁的赵国边境骑兵问题,自从看到马蹄铁和马镫后,似乎找到了解决之道。

 吴巨点头道:“看来马蹄铁和马镫在战场上定会发挥巨大作用。”

 此话一出,包括子楚在内的五人均是一怔。

 他们忽然觉得,吴巨对战争似乎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本无不可,毕竟并非人人热衷于战事,但对身为医家领袖的吴巨来说,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

 因长期征战而被称为“暴秦”的子楚等人,一时竟有些不适应那些被六国士人批评指责的日子。

 吕不韦一直未开口,这时突然问道:“吴卿,可听说周王合纵的消息?”

 “知道。”吴巨平静地点头。

 “那么,吴卿对此有何见解?”吕不韦继续问。

 “没什么特别的看法,合纵无疑是明智之举。”吴巨轻松地说。

 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他会如此回应。

 吕不韦原想试探吴巨对合纵的态度,现在看来,他对即将到来的大战显得十分淡然。

 “战争不过是为了和平的手段罢了。”吴巨说道,他以未来的眼光看待此事,虽未亲历,却了解历代王朝的兴替。

 在他眼中,战争虽然残酷,却是通往和平的道路。和平需要统一,而统一离不开战争。

 即便如此,吕不韦等人仍认为吴巨与众不同,不能用普通人的思维去揣测他。

 “手段而已……”蒙骜叹息。

 这句话让众人陷入沉思。

 片刻后,子楚打破沉默,转移了话题。

 “今日众卿不如就在宫中用餐,正好吴卿新酿了烧刀子,今日痛饮一番。”子楚笑着提议。

 “太好了!”众人附和。

 “早就盼着尝尝你的烧刀子了,吴卿,你的产量可真不高。”

 众人回过神来,都笑了,仿佛忘了合纵之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不韦察觉商机,凑近询问:“你真的酿了新的烧刀子?”

 “是的。”吴巨点头。

 估计再过几天完善一下,就能批量生产了,每天生产几百斤应该没问题。

 “这次有没有考虑扩大规模?”吕不韦追问。

 吴巨哭笑不得,果然商人本性难移啊!

 吕相虽将生意交予他人管理,自身却不过问,然而其产业规模却日益壮大,当年在邯郸为助子楚回归秦国而耗尽的家财,如今已赚得数十倍之多。

 “咸阳的生意我想亲自操持。”吴巨说。

 “这样啊。”吕不韦略显失落,随即疑惑地皱眉,“什么叫咸阳的生意?”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把烧刀子销往他国的生意让给你。燕赵之地自古豪杰辈出,加之天寒地冻,烈酒应会大受欢迎。”吴巨解释道。

 “此计甚妙。”吕不韦摸了摸下巴,想起那烈酒入口便让人全身发热的特性,觉得燕赵之地,特别是北方的燕国,对这定然喜爱。

 “好,我先预订,回头详谈。”

 “无妨。”

 二人商定,一笔价值万金的交易就此达成。

 ……

 师徒二人与君臣五人推杯换盏至深夜,各自归家。

 吴巨和魏磬留宿于王宫。

 次日清晨。

 秦姬与魏磬在殿前谈笑风生,吴巨靠在一旁的栏杆处小憩。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