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疾病(第2页)

 蒙骜眉头紧锁,指向沙盘:“若是在韩、魏之地,分散兵力尚可。然我秦境仅函谷关一处要塞,军力皆需集中以控局势,一旦散开,合纵军来袭,恐无人能及时调集兵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蒙武补充,“函谷关地势险要,夹山带河,四周尽是深山大川,真要疏散也无处可去。”

 吕不韦语气沉重:“解决问题当以防疫为先,若我军尚未交战便因疫疾失去战力,秦国将彻底危矣。”

 “绝不可贸然撤兵!若合纵军趁势进攻,谁敢承担此责?”

 “我认为,首要任务是全面筛查关内驻军!”

 “这数目庞大,关内现有二十多万兵力,且仍在增加,逐一排查谈何容易!”

 一时间,众人各抒己见,争论激烈。

 忽然,人群中年轻的蒙恬似有所悟,抬眉说道:“诸位,吕相,祖父大人,难道忘了一件事?关内岂非有一位医术通天的大夫?”

 话音刚落,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是啊!吕不韦与众人对视,神情由焦虑转为惊愕,继而化为狂喜。

 他们竟未曾想到这位专精医道的天下名医就在身边,只顾在此争论不休。

 于是,不过三分钟,众人便来到吴巨所住的房前。

 吴巨正在用餐,忽见一群人闯入,齐刷刷盯着自己,不禁愣住。

 他咽下一口饭,弱弱问道:“找我有何事?”

 “吴巨,我记得你是一位医者。”麃公开口道。

 众人沉默。

 这还需要问吗?

 “没错。”吴巨眨眨眼,这不是很显然的事吗?

 “听说函谷关内出现了疫病,你知道吗?”吕不韦接话说,目光看着吴巨。

 “知道一些。”吴巨点头。

 “那你能为军中的将士治病吗?如果你不愿亲自动手,给出个防治的办法也行。若是能帮忙就更好了,事后秦国必有重赏!”吕不韦语气坚定。

 “不过是个小疫病而已,需要我亲自出手?”吴巨有些不解。

 他近来一直在闭门练武,跟章邯一起,对外界发生的事了解不多,只听说有人生病,但认为军中虽医术 ** ,也不至于应付不了,便没太在意。

 “什么?!你知道现在情况有多糟吗?”吕不韦瞪大眼。

 吴巨摇头表示不知。

 这时吕不韦从袖中取出一份详细记录的名单,递给吴巨。

 吴巨仔细看后,脸色骤变,名单上的数字和姓名密密麻麻,患病人数成千上万。

 “这么严重?”吴巨震惊。

 吕不韦点头。

 若非形势危急,他们也不会直接来找吴巨,毕竟他并非秦人,医家也一贯保持中立立场,在大战期间出手并不妥当。

 吴巨皱眉,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峻性。

 他并未立刻答应,而是站起来说:“带我去看看吧。”

 “好!”

 吴巨带上药囊,在众人的带领下来到隔离区。

 吕不韦正要进入,却被吴巨拦住。

 “就这样进去?”吴巨问。

 “不然怎么办?”吕不韦反问。

 吴巨无奈地摇头。

 难怪会有瘟疫,你们的防疫观念太薄弱了。

 吴巨打开药囊,取出一批物品分发给大家。

 "这是何物?"蒙骜看着手中的方形布料,表面有些褶皱,两边还有带子。

 "这是简易版口罩,戴上后基本能防止疫病传染。"吴巨演示了佩戴方法,这些都是他在研究外科手术时顺手制作的,目前仅限于医家内部使用。

 "竟有这样的妙物?"吕不韦神情振奋,众人随即戴上了口罩。

 不得不说,现场除了吕不韦和吴巨,其他人都是武将,身材魁梧,而吴巨做的口罩只适合他自己的脸型,戴在蒙骜等人脸上显得有些滑稽。

 "不知此物能否大量生产?"吕不韦认为若能量产,定能遏制疫病传播,也能惠及民众。

 吴巨感到欣慰,至少这位岳父首先想到的不是售卖口罩,而是考虑士兵和百姓的安全,也算摆脱了低俗想法。

 "理论上可行,不过眼下还是先观察一下效果吧。"吴巨说道。

 "对对对,这确实是当务之急!"吕不韦点头同意,随后带吴巨进入隔离区。

 这一看便知问题严重,吴巨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他原本以为只是少数人患病,没想到竟是上百甚至上千人的规模。而且这只是暴露出来的部分,还有很多感染者尚未被发现。

 毫不夸张地说,这或许是近几十年来七国范围内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第134章

 "这隔离措施也太草率了。"

 "是的,我立刻改进。"

 "那些纱布之类的一次性用品就不要重复使用了,按战场急救的标准处理,统一深埋或焚烧。"

 "好的,这就安排下去。"

 吴巨在隔离区内来回穿梭,指挥若定,身后跟着数十名军中医者,犹如学生跟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