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第3页)

 “在看什么?”众人情绪颇佳。

 毕竟打了胜仗,谁的心情会不好?

 “没看什么。”三人齐声答道。

 众将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吕不韦扫了一眼吴巨,突然记起什么似的说道:“没事别乱跑,外面太危险。”

 “咳咳,知道了。”吴巨轻咳两声,他已经预料到岳父知道他穿甲胄上战场的事情。

 众将站在城门前,望着战场上寂静得连鸟鸣都没有的场景,默默无语,许久未动,不明白这满是鲜血的战场有何吸引力。

 “此刻倒有些诗意,可惜咱们都是粗人,不懂作诗。”一位将领感慨道。

 众人附和点头。

 “吴巨,你就擅长作诗,来一首呗。”麃公怂恿道。

 “靠,你以为作诗那么容易吗?随口就能编出来?”吴巨不屑。

 “哈哈哈哈哈哈哈。”

 众人听罢,哄堂大笑。

 笑过之后,吴巨摇头叹息,空气中仿佛留下一道久久不散的白雾。

 稍作停顿,他开口吟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寂静的战场上愈发安静,将士们沉浸在一首诗的意境里。这首诗豪情万丈,恰如其分地映衬着当前的情景,虽有胜利喜悦,却也伴随着无数牺牲的悲壮。双方伤亡惨重,这样的征战又有几人能全身而退?

 众人在感伤之余,对吴巨的才华表示赞赏。吕不韦更是感慨万分,心中暗自庆幸女儿的眼光独到。然而,吕不韦嘴上虽说着写诗不易,自己却也脱口而出。

 “遗憾的是,这里没有葡萄美酒,也没有夜光杯。”王龁感叹道。作为封君或封侯,他们并非缺这些物品,只是行军途中无人携带罢了。

 “虽无葡萄美酒,但我们有烧刀子。”蒙恬举起酒壶示意。众人纷纷取杯共饮,顿时感受到热血沸腾,渐生醉卧沙场的豪迈之情。

 “少喝些吧,这是我珍藏的酒。”蒙恬看着几乎见底的酒壶略显心疼。

 “怕什么?造酒和卖酒的都在这儿,让他们再送你几百坛不成问题。”蒙骜捋须笑道。

 “那是当然。”蒙武附和。

 “哈哈,这话可是您自己说的,我们可没答应过哦。”吴巨笑着打趣。

 “那是自然。”吕不韦点头。

 众人谈笑间,辛苦打扫战场的士兵却误以为这些将领是在监督,忙得气喘吁吁。

 第153章 今天这一败 他记住了

 数日后,洛阳。

 孙隐紧闭双眼,神色更加阴郁。他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经历诸多磨砺后方有此态。

 幼年的孙隐常在与族中长辈演练时遭遇失败。长辈告诫他,战败并非耻辱,耻在于将领至死仍不明失败缘由。此话深深刻在他心里。

 如今,他正思索此役失利之因。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对秦军战力判断失误。他认为秦军会如韩魏联军般因疫病削弱战力,甚至可能更糟。理论分析无误,他获取的情报也佐证了这点:函谷关骤然收缩兵力,秦国各地向关内运送药材且医者云集。然而,他眼前的秦军显然不似遭受重创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道是秦人刻意营造假象?他立刻否定:这代价太大,风险过高,得不偿失。所以他确信函谷关内曾发生过疫病。那是什么让秦军快速恢复战力?他又遗漏了什么?

 门外的兵士默默守候,无人敢打扰。他们知孙隐表面冷静,实则内心波澜。忽有一人入内,正是昔日为他驾车的车夫。

 “少主,查到了。”车夫说。

 “这么快?”孙隐睁开眼。

 “胜仗后函谷关戒备松懈,援军医者陆续回返,能获情报不少。”车夫答。

 “讲来听听。”孙隐说道。

 那人轻抿嘴唇,说道:"疫病初起时,医家首领吴巨已在函谷关内。他迅速采取措施,并研制出能治疗类似伤寒病症的药物。在我们开战前,函谷关内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因此秦军的战斗力才得以快速恢复。"

 孙隐攥紧衣角,几乎要掐进掌心。

 他虽知晓新任医家首领吴巨的事迹,也知道对方在秦国完成了继位仪式,但作为将领,与医者本无交集。他从未料到两人会有联系,更没想过吴巨会与这场战事相关。

 孙隐微启双唇:"嗯,我明白了。"

 此时,另一名兵家成员进入屋内,说道:"少主,韩王然与魏王圉已到达洛阳,正在王宫与周王商议事务,周王请您入宫一谈。"

 "好。"孙隐长舒一口气。

 他站起身,神情恢复平静,紧握的拳头也渐渐放松。

 身为将领,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

 况且,他看得通透。

 当前局势下,他并未败给秦军的蒙骜、王龁、蒙武、蒙恬或吕不韦这些武将,而是输给了医家首领吴巨。

 同属诸子百家,兵家少主败于医家首领并不丢脸。

 然而,吴巨这个名字,他记住了。

 今日之败,他也铭记于心。

 孙隐离开宅院,坐上马车前往王宫。

 ……

 数日后,楚国兰陵县。

 韩非穿行林间,来到溪边,喊道:"师父!师父!"

 只见亭中溪水潺潺,荀子正与小师弟交谈,听见韩非呼唤便抬头看向他。

 "何事?"荀子问。

 "听闻一些有关吴巨的事情,想来或许您会感兴趣,特意前来告知。"韩非笑道。

 "哦?"

 荀子对吴巨的确颇感兴趣。

 尽管从未见过此人,但从韩非和其他来访兰陵的儒家 ** 及游士口中,他常能听到关于吴巨的消息。

 “苍儿,你先出去吧。”荀子对身旁的孩子说道。

 “好的,师父。”孩子应声点头,起身离去。

 “说说看。”荀子转向韩非。

 “吴巨……不对,应该是吴师。”韩非见荀子要开口,赶紧纠正了自己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