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另寻出路(第2页)

 “对待七国百姓,不应如外族般残酷,战争是士兵的责任而非民众之过。在我看来,当下统一全国,武力不可避免,但怀柔政策同样重要。一味暴虐只会引发七国百姓的反抗,唯有施行仁政才能安定民心,赢得天下归附!”

 李斯的话令子楚十分欣赏。

 言辞实在中肯,这与他的想法多有契合之处。

 不过子楚的想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征服天下靠的是武力,而治理天下则需仁德。

 李斯以三川郡为例,子楚认为这样的事情完全合理。三川郡归秦不过一年,还是失而复得,若不采取强硬措施,隐患无穷。

 子楚也曾考虑在三川郡施行仁政安抚百姓,但至少要等局势更稳定些。一味强调仁义道德,那便是软弱无能。

 “吴巨,你怎么看?”子楚转向吴巨。

 此刻吴巨正在沉思。

 现在的李斯毕竟还年轻,与记忆中的秦相大不相同。他虽然有野心,但也充满抱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的心机和城府远不及十几年后的秦相那样深沉。

 李斯在子楚面前阐述理念时,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与历史上的他截然不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子楚话音刚落,吴巨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李斯所言甚是有理,荀子及其学派在秦国大有可为。”

 “不错!”子楚点头赞同。

 子楚随即问道:“李斯,寡人问你,你是否愿意在秦国为官?”

 李斯大喜,这意味着他得到了子楚的认可。

 “求之不得!”李斯行礼致谢。

 “很好!”子楚点头,“你想在何处施展抱负?”

 “全凭大王安排!”李斯回答。

 接着,子楚转向吴巨,希望听听他的意见。

 对此,吴巨早有考量:“荀子是儒家泰斗,他对‘法’的理解甚至超过许多真正的法家学者。他带来的两位 ** 同样深谙法理,颇具造诣,我认为他们可以加入廷尉麾下。”

 韩非和李斯均出自儒门,承袭荀子学说,是当时法家中成就卓着的人物。

 安排李斯到廷尉手下,正是吴巨的战略布局。

 当初,吴巨领悟到百家学派可兴可衰的道理,因此他认为统一七国不仅是秦国的目标,也是他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

 虽然完全消灭百家学派超出了吴巨的能力范围,即便后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未能彻底实现,最终由董仲舒的“独尊儒术”终结了百家争鸣的时代。

 吴巨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七去其六”。

 灭掉六国后,天下统一,他只需保留秦国的法家与兵家即可。

 李斯便是吴巨布局秦国的关键棋子。

 目前,李斯的作用尚不明显,他的根基还需时间巩固。但吴巨会给予他足够的时间成长,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听完吴巨的建议,子楚点头表示同意,他也认同这一安排。

 廷尉是九卿之一,掌管刑罚。廷尉司作为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修订法律、管理诏狱,同时管辖全国的监狱。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时,不仅京畿地区会将其交由廷尉司处理,其他地区也会派官员协助调查。

 廷尉司的高层由六人组成,除了廷尉外,还有廷尉正(相当于副职)以及左监和右监,均为廷尉下属。此外,奏谳掾和奏曹掾虽级别稍低于左、右监,但也直接向廷尉汇报工作。

 近日,廷尉司的奏谳掾因病去世,职位空缺。廷尉询问李斯是否愿意接任。

 李斯迅速权衡利弊。他深知奏谳掾的职责在于审理复杂案件,涉及朝廷重臣及重罪犯人,这一安排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尽管儒家大师荀子的 ** 出任此职位稍显不妥,但从实际来看,此岗位地位颇高。

 经过一番思考,李斯决定接受任命。“若大王信任,我愿担此重任。”说完,他行礼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