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穿山甲(第2页)

 吴巨收到一封封来信,内容让他哭笑不得,那些承诺条件的口气,和后世网文读者催更时的套路如出一辙。“只要达到某种目标,就奖励月票”“推荐票有限,过期不候”。他不禁感叹两者何其相似。

 经过一番思考,吴巨意识到粮油产业必须扩大规模,否则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决定在国内增设四处分厂。蜀郡也在计划之中,得知此消息的李昱郡守激动得热泪盈眶,直呼组织没有忘记自己。

 尽管新厂建设需要时间,但至少有了明确方向,百姓们的质疑声逐渐平息,开始耐心等待。然而,在函谷关外的六国却传来一片怨言。许多盐商还未抵达目的地,秦国已实现全民食盐自由的消息让他们坐立难安。不仅盐被取代,连植物油、烧刀子等特产也涌入六国市场,令当地居民心生向往,甚至有人打算迁居秦国。

 秦国对此欣然接受,敞开大门欢迎外来人口。毕竟,人口流入意味着更多劳动力和资源。而六国则因秦盐的成功倍感压力,他们早已知晓此事,内部卧底及时传递信息。然而,秦盐的普及对他们来说并非好事,反而成为一种威胁。

 原因之一在于,正如之前所述,秦国不仅赢得了本国百姓的支持,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如今不仅是普通民众,连诸子百家的学者都在夸赞子楚和吴巨的仁德爱民。

 第二个原因则是,已经有秦盐进入他们的领地,而且都被抢购一空,无一例外。这仅仅是个开始,吕不韦的商队以及被派往六国的十二名盐商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布局,源源不断的秦盐正运入各国,随时准备上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财富!

 大量金钱将涌入秦国,让六国感到十分困扰。

 韩王然问丞相张平:“是否有可能派兵把秦盐全都抢回来?”

 张平沉思片刻后回答:“恕臣直言,这岂不是一次 ** 易?虽然我们可以抢到一批食盐,但下次呢?不会有下次了。一旦秦国察觉是我们所为,他们会停止在韩国销售食盐。我们的百姓吃不到盐,必定会责怪大王。我们虽得了一时之利,却会失去民心,甚至招致秦国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