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东厂(第3页)

 “是的。”接待员点头回应,“您是要来处理猪吗?”

 “嗯。”杨德正也点点头。

 “先看看这张单子,同意的话就签字。”接待员递过文件。

 杨德正接过来,瞄了一眼上面的小字,清了清嗓子,尴尬地笑着:“抱歉,我不识字,能麻烦您念一下上面写了什么吗?”

 “可以。”接待员接过单子。这个时代文盲现象普遍,接待员对此早有训练。

 他拿起单子读道:“第一,此项业务涉及猪只处理,需知:经此程序后,猪将失去繁殖能力。”

 杨德正点头表示理解。

 “第二,该技术相当成熟,在无意外情况下,成功率与存活率可达高水平,但我们郑重承诺,若在处理期间或之后七日内,因操作导致感染问题,可上报,我们会提供治疗。”

 “第三……”

 杨德正听完了全部五条说明。

 “有问题吗?”接待员询问。

 “没有。”杨德正答道。

 “好的,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最近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及标准,你了解吧?”

 “知道。”

 杨德正点头,据说这是由吴卿推动的,如今像油盐酱醋等不少商品都设定了标准,销售不符合规定食品的商家受到惩处,情节严重者甚至入狱,真是大快人心。

 “依据食品安全法,所有生猪都需登记备案。经处理后若要出售,必须由官方机构检验,我们中心便是咸阳三家具备检验资质的机构之一。这与协议无关,只是简单告知。”接待员解释道,这是吴巨特别交代的。

 “未经检验就卖出去怎么办?”杨德正急忙追问。

 接待员笑了笑:“要是没出事,可能拘留;若出了问题,就得坐牢。”

 杨德正心里一沉。

 “国家现在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检验主要是检测生猪是否携带 ** 、疾病或瘟疫。合格的我们会加盖印章,交易便合法化。一次检验仅需五文钱,与猪的价值相比微不足道,但意义重大,相信你们也能理解。”接待员说道。

 杨德正点头,他虽不识字,但也明白这个规定的重要性。

 “那不检验呢?”杨德正紧张地问。

 “自己杀来吃没关系,但给他人食用或出售给商家是不允许的。不过我们建议即便自用,也最好先检验一下,毕竟万一猪体内有病毒,岂不麻烦?”接待员摊手道。

 “我懂了,等猪出栏后一定去做检验。”杨德正表示同意,他认为这很有必要,而且在这个年代,五文钱根本不算什么。

 “好,没问题的话把照身帖拿出来登记。”接待员说。

 杨德正递过照身帖。

 接待员迅速记录身份信息后说:“签个字就行,不会写字的话按手印也可以。”

 随后拿出印泥。

 杨德正按下手印。

 接待员随即安排人带杨德正父子将猪拉到后面处理间。

 看着猪被推进处理间,两人有些忐忑。

 “请稍候。”工作人员说。

 他们点头应允。

 就在门关闭前的一瞬间,杨德正看见工作人员正在磨刀霍霍对着猪羊。

 啪叽!

 门关上了,不是所有人都能站在旁边观看。主要是担心场面太血腥,有人承受不住。

 很快,门内传出一声极为惨烈的哀号声!

 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久久不散。

 杨德正和他的儿子吓得浑身一震。

 门被打开,那头猪被拖了出来,浑身发抖,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它的身上盖了一个印章,印章上印着一串编号。

 这头猪已经成年,失去了生育能力。

 还好,这只刚满月的小猪还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像那些送来处理的更年长的猪,它们早已彻底断绝了成为“种猪”的可能性。

 杨家父子咽了口唾沫。

 “处理好了,再签个字,然后到那边等半小时。如果有急事的话,也可以先放这里,等一会儿再来取。我们需要对猪进行观察,如果没有异常,半小时后你们就可以带走。”工作人员说。

 “那个……我们想问问,这猪是不是**之后马上就没有腥味了?”杨德正问道。

 “怎么可能?”工作人员笑了笑,“还是要过段时间的。再说了,这猪还这么小,你们真的舍得现在就杀掉吃吗?”

 “那是,那是。”杨德正笑着点头。

 “行了,等着吧。”工作人员说。

 “您辛苦了。”

 “这是分内的事。”

 这一天,第一批经过处理的猪出现了。

 但它们并没有立刻进入市场,毕竟**后的猪并不能立即食用。

 与此同时。

 猪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市面上的猪仔价格不断上涨!

 大量的猪被交易。

 看到商机的商人们行动迅速,他们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猪仔。关中买不到就去上郡、巴蜀、关外,秦国买不到就去六国。

 六国不明 ** ,见到有人愿意收购这些无人问津的猪,十分高兴,疯狂出售。大量猪被秦国商人买进,流入秦国。

 等到六国官府发现秦国的新政策后,急忙展开调查,并下令禁止猪的买卖。然而发现国内已经所剩无几,而秦国也颁布了“猪只许入关,不许出关”的规定。

 六国目瞪口呆。

 几百文钱,几千文,上万文……

 这个时代,猪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的身价会如此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