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千里眼

 吴巨无语。

 "你打算什么时候继续讲接下来的故事?"王龁追问。

 "还没想好。"

 吴巨擦擦手,说道:"隔段时间给你们讲一次,不过完整版本我会先写下来,再找几个说书人,把剧情教给他们,在青石茶庄讲述。"

 一听能当说书人提前得知剧情,众人顿时兴奋起来:"我觉得我非常适合当说书人!"

 "就你?连字都认不全吧。"

 "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别争了,先知者必定会失去期待感,这种事还是让我来承受好了。"

 "滚开!"

 一曲终了,舞毕,子楚轻咳两声,压下殿中喧嚣,随即高声道:"之前我说过,表现最好的将有重赏,现在也该公布结果了。"

 "我曾说要评选最佳猎物,吴巨捕获了老虎,这奖励自然归他所有,诸位有异议否?"

 殿内寂静无声,无人反对。

 老虎乃百兽之王,本就是稀世珍品,自然无可争议。

 "很好!"

 子楚点头:"赏吴巨五百金,宝弓一张,宝剑一把!"

 吴巨起身进入殿内,拱手道:“多谢大王!”

 “坐吧。”子楚含笑示意。

 “谢大王!”

 使者随即呈上奖赏。

 五百金对吴巨而言不过是小数目,毕竟只是作为诱人的彩头,金额并不算大。

 一把错金铜剑被取出,剑质厚重,显然出自名家之手。而那张弓,吴巨拿起端详了一番,估摸着有三石之力,确实是上等佳品,不过对他来说略显轻便,或许适合章邯这样的壮士使用。

 “吴卿,这头老虎你有何打算?”蒙武询问。

 吴巨思索片刻答道:“大 ** 才嘱咐过,虎皮归您,至于虎肉,自然是要尝尝鲜,我从未吃过虎肉。虎骨可是珍贵药材,能祛风通络、强筋健骨,还能固肾益精。对了,这是头公虎,还有虎鞭。”

 众人闻言皆露出惊讶之色。

 “固肾益精?”有人低声嘀咕,“这不就是……”

 “提起这个话题,我都睡不着了。”有人打趣道。

 “虎鞭卖吗?我可不是为了补身子,就是好奇。”

 “我也很好奇。”

 “既然大家都感兴趣,那我也看看。”

 “你们也太不要脸了吧!”

 “有什么好羞的,哪个男人不希望持久些?”

 吴巨啼笑皆非,“若是大家感兴趣,日后可以来找我,虎骨和虎鞭都会出售一部分,于我而言没什么用处。”

 “行行行,我们都记住了。”众人齐声回应。

 回到正题,子楚转向侍从:“**统计结果如何?”

 “已完成,是否宣读?”侍从躬身请示。

 “念吧。”

 侍从朗声宣布:“ ** 数量最多的,第一名公子成蛟,共计捕获一百一十三头猎物;第二名蒙骜将军,捕获一百零五头;第三名……”

 “寡人岂能与诸位争夺赏赐,不算我的成绩。”子楚摆手打断。

 “是,第三名王龁将军,捕获九十八头猎物。”侍从续道。

 子楚点头示意。

 “第一名奖励:五百金、一张宝弓、一把宝剑!”

 “第二名奖励三百金,以及一把宝弓!”

 “第三名奖励百金,再加一柄宝剑!”

 成蛟、蒙骜、王龁站起身,朝殿中行礼。

 “多谢父王厚赏!”

 “多谢大王恩典!”

 子楚点头示意:“坐下吧。”

 “是!”

 众人落座后,接过侍从递上的奖品。成蛟接过时,心中有些惭愧。那些猎物大多不是他所获,这份奖励实则名不副实。

 就在此时,韩国外戚又开始煽风 ** 。

 “公子真是继承了历代秦王的英勇。”

 “没错!上次在上林苑取得这般成绩的,怕是只有昭襄王和武王了吧。”

 “确实难得。”

 韩国外戚纷纷附和。

 子楚充耳不闻,直接问成蛟:“怎么了?对这弓不满意?”

 “儿臣不敢。”成蛟吞了口唾沫,“这三石重的大弓,儿臣力有未逮,恐怕难以驾驭,还请父王收回。”

 成蛟话中有话。

 “此乃秦地名匠所制,你如今虽拉不开,但总有一天可以做到。收下吧。”子楚微微一笑,表明了态度。

 成蛟听后咬牙,最终还是收下了弓。

 子楚满意地点点头:“今后要勤加练习,提升箭术。”

 “儿臣铭记在心!”成蛟答道。

 “大王有所不知,公子最近的箭术已有显着进步。”韩卿笑道。

 “哦?真的吗?”子楚挑眉。

 “何不请公子当众演示一番?”韩卿提议。

 众人齐刷刷看向子楚,没想到他并未阻止,反而点头应允:“好啊。”

 他转向成蛟:“这大殿宽一百五十步,绰绰有余。你只需连射三箭,让我看看你这些日子的努力成果。”

 “是!”成蛟拱手行礼。

 很快,殿前放置了一面靶子,侍从呈上一把适合成蛟体格的小号弓箭。

 成蛟踏上台阶,目光投向吴巨,眼中流露求助之意。

 小主,

 此刻,他感到无比迷茫,完全猜不透这些大人们的心思。

 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对成蛟而言并非难事,关键在于他是否应该射中。接到成蛟的目光,吴巨点头示意他正常发挥。

 成蛟深吸一口气,在台阶下站定,瞄准靶子,屏气凝神,拉弓放箭。

 咻!

 一箭命中靶心!

 “精彩!”

 众人纷纷鼓掌。成蛟回头时,发现子楚眼中也有赞许之色。

 随即,他射出了第二箭。

 咻!

 依旧正中靶心。

 第三箭!

 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这支箭与前一支箭距离极近,射中靶心后竟将第二支箭挤了出去。

 “厉害!”

 众人喝彩。

 韩国外戚显然没料到表演效果如此出色,愣了一下便立即发起攻势。

 “公子武艺愈发精湛,年少便有如此高超的箭术,臣认为公子成蛟具备太子之才。”

 “臣赞同。”

 “臣亦赞同。”

 不仅韩国外戚,甚至一些之前保持中立的朝臣也加入支持成蛟的阵营,这让子楚、吴巨以及成蛟都感到意外。

 “大王登基已有两年,臣认为该立太子了,若一直拖延,恐动摇国本。”

 “大王,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啊!”

 韩卿等人纷纷进言。

 “公子政毕竟是嫡长子,他不在,你们就急于选太子,未免太仓促了吧。”熊启冷笑,暗讽韩卿等人动机不纯。

 然而,熊启势单力薄,华阳太后不在,吕不韦不在,支持“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奉常一派也不在,单靠他们几人难以对抗韩国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