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床弩(第2页)

 ……

 兵器监位于山庄后方,原为铁匠工坊所在地,如今仍聚集着数百名铁匠、木匠等工匠,日夜忙碌于熔炼与制作。吴巨在司马欣的带领下,找到了正在工作的老于与章邯。

 “你们在忙什么?”吴巨问道。

 老于与章邯抬头见到是他,立即起身行礼:“吴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嗯。”吴巨走近观察老于正在组装的庞然大物,“这是床弩吗?”

 这是一台极其巨大的弩机,弩臂装有两个巨型弓弦,一面向内,一面向外,互相反向设置。旁边放置的弩箭粗如婴儿手臂,直接可用作长矛。

 这正是着名的床弩,又称子弩,是吴巨要求老于研制的。

 床弩的广泛使用始于汉代,之后在中 ** 事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雏形,采用绞轮牵引,但在三川之战中吴巨并未见其身影,由此推断此物当时尚未普及。

 吴巨认为这是重要的武器,在火炮问世前,床弩可填补重火力空缺。

 “吴卿来得正好,我正打算测试,您要不要观摩一下?”老于说道。

 “既然来了,自然要看一看。”吴巨点头应允。

 “好嘞。”

 老于迅速完成床弩的装配并检查完毕。

 “哪位帮忙拉紧弓弦?”老于环视众人。

 司马欣自觉退出,他自知体力不足,无法胜任。

 章邯下意识看向吴巨。

 吴巨无奈,只得亲自操作。

 真是的,竟让老板亲自动手!

 这是一架双弓床弩,通常情况下,单靠人力很难拉开,放在真正的战场上,至少需要五六人合力才能完成。但吴巨显然不属于普通人,他独自便能做到。

 床弩通过驱动后部的轮轴,利用轮与轴的半径差产生力量来拉紧弓弦,这是典型的杠杆原理。

 喝!

 吴巨抓住绞轮,奋力转动,床弩发出吱吱声,随即咔嚓一声完成准备,弓弦绷得紧紧的。

 章邯将弩箭装入弩臂的矢道中。

 四人对视一眼。

 “开始!”

 老于拿起一把大锤,猛地敲击扳机,砰的一声,扳机归位。

 咻!

 弩箭呼啸而出,伴随着巨大的声响,重重撞击在远处的石墙上,如同撞击豆腐般穿透了石墙。

 砰!

 哗啦!

 碎石四散飞溅,洒满一地。

 吴巨、章邯和老于三人迅速上前查看,只见砌了三层砖石的石墙已经被彻底贯穿。

 嘶!

 三人倒吸一口凉气。

 刚才的距离大约七百米,竟能发挥如此威力,可见床弩的可怕之处。

 若是射中人体,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老于拿出纸笔,记录下实验数据。

 “床弩的强大在于攻城拔寨,可惜我们魁首近卫无法使用。”章邯惋惜地说。

 吴巨点头:“我们确实用不到床弩,这架床弩回头运进城内,到时候老于你跟我一起去见大王,大王喜欢提拔人才,说不定还能给你个职位。”

 “多谢吴卿栽培。”老于笑着拱手。

 他们与秦国互通有无已久,彼此早已不分彼此。

 除了马蹄铁、马镫,马铠的制作也与秦国同步进行。吴巨当初计划为魁首近卫配备弩时,那边也派人过来充当顾问,毕竟天下最强的弩出自韩国,其次是秦国。

 “这么个大家伙,想要搬走可不容易,恐怕需要十几人才行。”老于摸着下巴说道。

 吴巨看了他一眼:“你也曾聪明一世,怎么现在糊涂了?”

 “吴卿为何这样说?”老于疑惑地问。

 “要是给它两端加上轮子,不就可以推着走了吗?”吴巨提议道。

 老于听后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确实有道理!”

 吴巨拍了下脑袋。

 其实也不能责怪老于。床弩的移动问题直到唐朝才得以解决,当时的做法是在两侧安装轮子,再用牛拉动。吴巨实在不明白,床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而马车早在商朝就有了,为何二者的结合直到唐朝才实现?在床弩上装轮子难道真的这么困难吗?

 “既然两弓床弩已经搞定,接下来你就完善一下,然后着手攻克三弓床弩吧。”吴巨说道。

 “三弓?”老于有些疑惑。

 当初吴巨给他的设计图里只提到了两弓。

 “没错。”

 吴巨解释道:“两弓床弩是一前一后排列,而三弓床弩则是两弓前置,一弓后置。技术难度不算高,但威力大幅提升。两弓床弩的射程约为一迁米,而三弓可达两迁米。不过开弩所需的力气也显着增加,被称为‘八牛弩’,意味着需要八头牛才能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