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完全一致的公文

 不负吴巨所望,老者于次日上午完成了任务。

 那块原本光滑的铅板已焕然一新,布满了密密麻麻、排列整齐的文字。

 吴巨轻触其上,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去向张管家领取二十贯赏钱,之后便可继续工作。”吴巨对老者说。

 “多谢吴大人!多谢吴大人!”

 老者连连鞠躬,激动万分。

 吴大人出手阔绰,二十贯可抵他数月工钱!

 老者离开后,吴巨召集工匠,擦去红色字迹,并让人制作了一台简易印刷机。

 原理简单,纸放台上,铅块挂机上,蘸墨下压即可。

 虽然简陋,但够用就好,吴巨毫不挑剔。

 亲历史上首台印刷机问世,吴巨亲自操作。

 蘸墨、置纸、下压。

 一份公文即刻成型!

 再盖上吴巨的印章。

 完美!

 “成了!”

 吴巨喜形于色,吩咐工匠:“都看明白了?先印两张。”

 “是。”

 一张张公文陆续印出,很快堆成一小摞。

 吴巨感慨良多。

 印刷机效率之高显而易见!

 如此数量,若靠手写,不知要耗到何时。

 今日所见,让吴巨决心加快研发活字印刷术。

 一日后,上百名信使自咸阳出发,将这份公文送往各地。

 公文开头赫然写着大标题:

 “吴巨以医家领袖身份,宣布疫情结束及抗疫全面胜利!”

 表彰所有在疫情期间作出贡献的医者、官府官员及百姓,号召全社会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吴巨指出,尽管疫情结束,防疫措施如勤洗手、通风、戴口罩以及配合官方筛查仍需坚持。

 公告发布后,全国欢腾。街头巷尾的人读到公告,无不感慨落泪。他们曾亲历疾病带来的痛苦,有人甚至从死亡边缘归来。

 那段日子,街上空无一人,整座城市寂静得让人不安。悲伤、恐惧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

 没有人希望重蹈覆辙。解除疫情的愿望深深烙印在每个百姓心中。参与救治的医者也深受触动,回忆起那段奋战的时光。

 函谷关的军医、医家以及各地医馆的医生,在看到公告时都松了一口气,眼前浮现出抗疫中的种种场景,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公告发出后,子楚和蒙毅却一脸懵。子楚惊叹:“这小子写得比官府的公告还官腔!”更让他意外的是两份完全一样的公告。

 他难以置信地摇头:“世上竟有人能写出一模一样的字?吴巨的书法造诣已达如此境界?”

 “不,大王,它们并不完全相同。”蒙毅轻声说道。

 子楚疑惑地看向蒙毅:“蒙毅,你发现了什么?”

 “墨迹的浓淡有所不同。”蒙毅提示道。

 子楚凝神细看,果然察觉到了细微的差异!

 “奇怪。”

 子楚靠在椅背上,眉头深锁。

 片刻后,他对蒙毅招了招手:“去把吴巨叫来,我亲自问他。”

 “是。”

 不久后,吴巨喜气洋洋地进入章台宫:“大王,召我何事?”

 因疫情结束,他这几日心情格外舒畅。不仅他如此,整个咸阳城乃至整个秦国皆是如此。疫情结束的消息传来,街上的沉闷氛围消散不少,笑容也多了起来。

 “来吧。”

 子楚向他招手。

 吴巨上前。

 子楚双手拿起两份公文:“这两份公文,是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吴巨一时没明白。

 “这两份上的字迹是否一模一样?”子楚问道。

 吴巨这才明白:“啊,是的。”

 “这是为何?”子楚不解。

 “这两份是我印制的。”吴巨回答。

 “印制?”

 吴巨思索片刻,想找一个合适的例子,最后看向子楚桌上的玉玺。

 “就像您的玉玺,在两张纸上盖两次,不就可以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印记了吗?”

 经他这么一解释,子楚顿时明白了:“确实如此。”

 “同样道理,我在一块石板上刻下文字,在两张纸上盖两次,不就能得到两份字迹一致的文书了吗?”

 “这正是我要告诉您的突破知识垄断的方法!”吴巨恭敬地说。

 子楚眼前一亮:“具体说说。”

 于是吴巨开始详细讲述:

 “为何百姓难以读书,因为书籍稀少且昂贵,只能靠人工抄写,而要抄录一部经典如《论语》,或许花费数月也未必能完成一本。

 数量有限、价格昂贵,普通百姓难以负担,但有了印刷术便截然不同。只要备足纸张,印刷数万册书并非难事,而且成本降低了许多倍,这样一来,天下人都能阅读书籍了。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吴巨话音未落,子楚已心领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