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九鼎恐失,速往护之(第2页)

 然而,刚迈出几步又被吕不韦唤回。

 “等等!”

 吕不韦摆摆手,“单靠人数多并不足够,说不定会……”

 他顿了一下,不知该如何表达,忽然想起吴巨提到过的某个词,补充道:“说不定会变成送死。”

 “这是何意?”吴巨不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府的精锐部队战斗力极强,称其为送死未免太过谦逊。

 “吴巨,你知道九鼎有多重吗?”吕不韦突然问道。

 “一两千斤总该有吧。”吴巨回答。

 “将近四千斤!”吕不韦说道,

 “普通人力根本无法搬动九鼎,所以负责搬运的应该是……”

 “炼气士?!”

 吴巨立刻接过话头,带着些许疑虑追问。

 吕不韦点头默认。

 吴巨听到吕不韦的话后,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但他鼓起勇气说道:"或许我知道九鼎的位置。"

 吕不韦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探究:"你说什么?"

 吴巨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我隐约能感知到九鼎的存在,它好像在朝东移动,方向与地图上的驰道一致。"

 吕不韦皱眉沉思,低声说:"你确定吗?"

 吴巨微微点头,随即又摇头:"这只是我的一种直觉,具体是什么,我也无法确定。"

 吕不韦思索片刻,试探性地问:"难道是因为你与九鼎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

 吴巨愣住了,他从未仔细想过这个问题。自从蕲年宫那次见到九鼎后,他对这些国之重器并无太多交集。

 吕不韦沉吟道:"如果是这样,那对方是如何察觉到这一点的?这让人难以理解。无论如何,此事关系重大,切不可对外人提起。"

 吴巨郑重地点了点头:"明白。"

 吕不韦再次将注意力转向舆图,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九鼎若发生意外,虽为大事,但吕不韦身为一国之相,很快稳定了情绪,即便事情紧急,他也显得从容不迫。

 “不管怎样,目前看来这是件好事。”吕不韦说道,“你先在地图上标示方向,然后调兵前去截击即可。”

 吴巨听后,立刻行动,在地图上迅速找到位置,并指向渭南城南十五里之处。

 “情况有些棘手啊。”吕不韦神情严肃。

 “怎么回事?”吴巨问道。

 “九鼎运输路线本应沿渭河行进,按常规速度,它此时应在骊县附近,可如今却出现在渭南,这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猜测——运输者是炼气士,只有他们能做到如此快速移动。”吕不韦分析道。

 吴巨点头表示认可。

 “更麻烦的是,我怀疑他们打算潜入秦岭,避开函谷关,从而脱离秦国控制!这样一来,人数少反而成了他们的优势,因为他们能进山,而我们的军队却无法追入深山。”吕不韦加重语气说道。

 “必须赶在他们进入秦岭前调动大军将其拦下!即使炼气士再厉害,在大军面前也无济于事。”吕不韦强调。

 然而吴巨却提出异议:“要是军队未能成功,或者动作稍慢怎么办?”

 吕不韦的动作随之停顿下来。

 他自然明白存在这种风险。

 “随着距离拉远,我对九鼎的感应也在减弱,一旦贼人躲进秦岭,出了函谷关范围,恐怕就真的追不上了。”吴巨严肃地提醒道。

 “那你有什么建议?”吕不韦察觉到他的不同寻常的想法。

 “我想亲自前往查看。”吴巨直言。

 “绝对不行!太过危险!”吕不韦毫不犹豫地否决。

 “那九鼎又该如何处理?”吴巨追问。

 吕不韦陷入沉默。

 “只要持续与九鼎保持联系,就算他们进入秦岭,我们也能随时掌握其动向,伺机拦截。但如果我和九鼎的联系中断,那后果不堪设想。”吴巨继续说道。

 吕不韦眉头紧锁。

 对于秦国而言,九鼎的意义绝非普通。它不仅代表了几座鼎器,更是国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夺得九鼎者可得天下,若失去九鼎,则难免人心浮动,王位不稳,局势混乱。

 “打不过就战,打不过就逃,大不了就在他们身后五六十里跟着,不会有事的!”吴巨说道。

 吕不韦脸上显出犹豫之色,他在屋内来回踱步,不停摩挲手指。

 吴巨见状并未打扰他,而是静静等待。

 许久后,吕不韦终于点头应允:“好吧,我去。”

 吴巨想开口,却被吕不韦打断:“记住,务必小心!九鼎固然重要,但比起你来就不算什么了,就算大王在此,让他在你和九鼎之间抉择,他也一定会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