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思虑周全(第2页)

 吴巨苦笑着摇头,别人夏季都胃口不佳,这家伙却越吃越壮。

 “走,进去看看吧。”

 “好嘞。”

 沈舫带吴巨参观了车间、仓库以及各类器械和原材料。

 “现在的产能比以前提高了多少?”吴巨问道。

 “至少提升了二十倍!”沈舫答道。

 “不错。”吴巨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召回所有工人,明天正式开工!”

 “明白!”沈舫兴奋地点头。

 随后,吴巨与沈舫商议了工人短缺等问题,确定方案后,沈舫着手执行,而吴巨则顺便前往邻近的印刷厂转了转。

 印刷厂已迁至吴家庄,厂内工作繁忙,负责人是吴巨的亲信詹庭墨,他曾负责首次组织雕刻工匠。然而,制作字模的工匠仍归蒙恬管理,因为这两批人即便交予吴巨,他也难以妥善安排。目前印刷厂设于吴巨领地,只是将印刷与字模制作分开处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关于造纸和印刷的收益分配,前者按一比二分成,后者按一比三分成,其中造纸收入的两成、印刷收入的三成需缴纳官府作为税收。虽然看起来比例较少,但子楚对这些利润颇为心动,特别是造纸,显然是一项高回报的生意。然而,吴巨的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资金与人力均不成问题。加之吴巨研发造纸术与印刷术是为了秦国的贡献,子楚自然不便从中获利,仅收取了相应的税收份额,但这部分收益已足够充实国库。剩余部分自属吴巨所有。

 次日,在吕凝的指挥下,咸阳一处繁华地段的店铺正进行重新装修,即将成为销售冰块及相关商品的场所。当手下询问店铺名称时,吕凝犹豫片刻,向吴巨请教。

 “店铺叫什么好?”吴巨沉思片刻,说道:“就叫饮冰阁吧。”

 “饮冰阁……”吕凝思索着问,“这是取自庄子的‘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的意思吗?”

 “对!”吴巨点头,递过一张纸。吕凝立刻拿起墨条研墨。两人相视一笑,长期合作的默契尽显无疑。

 随后,吴巨在纸上写下“饮冰阁”三字,吕凝接过交给手下,嘱咐制作牌匾。等手下离开后,她又问:“我们什么时候开业?”

 “人员和物资都准备好了吗?”吴巨问。

 “都已经准备妥当。”吕凝答道。

 吴巨略作思忖,近来他将冰块赠予咸阳大小勋贵之事已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想必如今舆论已接近顶峰。

 “三天后。”他最终定下日期。

 “好。”吕凝应声赞同。

 三天后,饮冰阁低调开张,挂上了吴巨亲笔题写的牌匾。

 尽管开业毫无声张,但仅凭那块牌匾,人们便知这是吴巨新开的店铺。结合“饮冰阁”三字及吴巨近期的举动,不难猜测这家店经营的是何种生意。

 饮冰阁的出现犹如巨石投湖,让咸阳城这个酷暑之地顿时掀起轩然 ** 。

 一时间,城中勋贵纷纷涌至。

 步入饮冰阁,眼前豁然开朗,正前方挂着吴巨书写的字幅:“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前来捧场的祁农、嬴励、李斯等人见到这幅字,不禁联想到前几日的秘密会议。

 “我清晨领命,晚间即需饮冰,因我心焦如焚。”祁农言毕,众人对视一眼,皆有所感悟。

 “吴大人果真忧国忧民!”嬴励感慨。

 “确实如此。”众人点头附和,却也暗自觉得宽慰。

 看来因科举制之事忙得焦头烂额的不只是他们。

 众人继续往里走。

 饮冰阁的大部分空间集中在前厅,由于冰棍冷饮易融化,因此设置了许多堂食座位。而后方的生产区面积较小,毕竟制作流程简单。

 祁农瞥见墙上张贴的价格表,分三大类:冰棍、冰沙和冷饮。

 他念道:“普通冰棍五钱一支,加糖冰棍十钱一支,水果味冰棍二十钱一支……”

 众人互相看看,不禁赞叹:“这价格真是厚道!”

 虽说是三类冰棍的价格依次翻倍,但普通冰棍仅五钱一支,普通人家也能负担得起尝鲜。

 而在过去,冰可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

 至于加糖冰棍,十钱的价格也算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