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不能轻易放过(第3页)

 “什么瓷器杰作,你又不懂瓷器,你是搞漆画的。”汪鱼的第一反应便是不信。

 “虽然我不懂,但我相信你会感兴趣的。”朋友一边走一边解释,“你知道今天大秦书斋开业吗?”

 “知道啊,我还让人买了两刀纸呢。他们是卖纸的,跟瓷器有啥关系?”

 “去了你就知道了。”

 两人随即乘坐马车赶往大秦书斋。

 抵达书斋门口时,看到人群熙攘,两人有些发懵。

 “现在更不想进去了。”汪鱼擦了擦汗。

 “既然来了就别后悔。”朋友安慰道。

 在人群中艰难穿行后,他们最终找到了售卖笔洗的地方。

 当汪鱼看见那两只笔洗时,整个人愣住了。那色彩是他从未见过的,但凭经验,他能判断这是瓷器。

 世间竟有如此精美的瓷器?

 这一刻,汪鱼原有的认知被颠覆了。他看着朋友,傻傻地说:“看来是我错怪你了。”

 朋友得意地笑了。

 汪鱼有些语无伦次地问小厮:“我可以看看吗?”

 “当然可以,但请小心别摔坏了,否则需要赔偿。”小厮点点头提醒道。

 汪鱼答应着,从货架上取下笔洗,仔细端详。

 看着那精致的瓷器,汪鱼心中一动,决心要弄清楚它是如何烧制出来的。

 这就是汪鱼成为瓷器大师前的故事。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

 汪鱼找到店长曾未央,恰逢文具厂正在招工,于是他顺利加入了文具厂。

 刚进厂,汪鱼就惊呆了。

 厂里聚集了许多业内知名的工匠。

 “你也来学手艺的?”有人好奇地问。

 “嗯,好久不见了。”汪鱼回应。

 同行相遇,难免尴尬。

 这时,汪鱼得知这些技艺都是出自那位声名显赫的吴巨之手。

 他竟然精通瓷器制作?!

 众人震惊不已。

 厂里的师傅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很快,大家掌握了烧制白瓷和青瓷的技术。

 随后,他们决定留在厂里继续学习。

 接下来的日子,大师们沉浸于技艺的学习中,但原本的学徒们却坐立不安。

 “师父,要不咱们回去吧,您这样的大师在这里……太不合适了。”

 大师们严厉地斥责那些学徒:

 “你们懂什么!这是求知无尽的道理!想走的就自己走!我们既然学了别人的技艺,就是拜了他们为师,现在离去岂不是忘恩负义?这不是大丈夫应有的行为!

 还有,不要再提什么大师的称号了,过去我自视甚高,如今才明白,在瓷器之道上,我们不过是初学者罢了!”

 那些学徒愣住了,其他大师也点头表示赞同。

 “咳咳。”

 吴巨清了清嗓子,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氧”字。

 这段时间,吴巨频繁前往青囊学宫为学生们授课,他的教学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要理解氧化焰和还原焰,首先得知道氧气是什么!”吴巨说道。

 “在天地间,看似虚无的空间里充满各种气体,它们无处不在。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风力不足,大鸟便无法飞翔。因此,若要飞至九万里高空,需借助强大的风力,只有这样才能飞向南方。”

 “庄子描述了空气的存在,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现象感知它的存在,比如风,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吴巨边说边用手掌做出抓取的动作,其他工匠也跟着模仿,当然什么也抓不住。

 吴巨继续解释道:“空气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氢气、氦气、氮气等,氧气也是其中之一,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它在氧化焰和还原焰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在黑板上圈出“氧”字,然后敲了敲黑板。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如飞禽走兽,生存都离不开它。没有氧气,呼吸便无法进行。”

 听到这里,一些工匠相互对视,大家都知道不呼吸会致命,但这氧气的说法却让人难以置信。

 吴巨并未多言,因为呼吸与氧气的关系并非今天讨论的重点,且缺乏实验条件来证明这一点。

 随后,吴巨在黑板上写下“火”字。

 “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来考考你们,你们认为火焰燃烧需要什么?”吴巨问道。

 短暂的沉默后,众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陷阱问题,于是有人犹豫地举手回答:“需要柴火或煤炭之类的吧?”

 吴巨点头:“没错。”

 答案竟然如此简单?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还需要火绒,单靠柴火不容易点燃。”

 “还有火镰!”汪鱼也举手补充道。

 火镰是最原始的打火工具,由金属斧头和燧石构成,如今仍是主要的取火方式。

 吴巨点头道:“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