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表达心中感激(第2页)

 祁农补充:“即便如此,计然亦非单凭此致富。”

 吴巨附和:“经验虽重要,却不可盲从。计然之语未必尽出其术,更非天道全貌。甘罗,世间万物皆动态变化,若拘泥于固定模式,终会自食其果。”

 昔日魏文侯时期,李悝提倡尽地力以增产,而白圭则专注于观察市场行情,主张在他人舍弃时收购,在他人获取时出售。比如在丰收时节购入粮食,而在丝帛等商品紧缺时卖出粮食。这种遵循市场规律的做法,比计然之术更为实际可靠。

 甘罗听后茅塞顿开,却仍存疑问:"如何归纳这些规律?" 吴巨笑答:"观其本质,眼见为实。记住一句话:透过现象看本质。"

 甘罗恍然大悟,恭敬地道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位前辈果然高明!" 吴巨继续指点:"经营时货物需完好无缺,避免积压,尤其对时效性强的商品更要及时处理,切勿盲目囤积等待高价。未来平准部会为你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分析畅销或滞销的原因,即可形成自己的见解。另外,有两句古训可供参考:旱季备舟,雨季备车;物极必反,高低循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不韦补充道:"商品价格高涨时应果断抛售,低价时则积极购入,资金流动要像流水般顺畅。作为掌控部分国库的大商人,你的行为本身就会影响市场,就像管仲的策略那样。视野要开阔,同一商品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价值迥异。"

 甘罗领悟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吴巨开发暖气前,大家认为煤炭无用,但他却珍视其价值,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吴巨闻言莞尔,夸赞道:"小子进步不小,学会触类旁通了。"

 吕不韦举的例子颇为恰当。在他那个时代,谁能料到煤炭竟有如此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他才能抢先一步购得秦国七成已探明的煤矿资源。即便到现在,人们依旧未能完全认识到煤炭的更多用途,对其认知仍局限于生火炼铁或取暖,对蒸汽机等技术更是毫无概念。因此,尽管煤炭价格不断攀升,却仍未引起多数人的足够重视,这也为吴巨争取了更多布局的时间。

 吕不韦点头赞同,露出欣慰的笑容:“世间万物的价值因人而异,也因地、因时而变化。即便是同一物,其价值也可能千差万别。我经商多年,至今仍未完全领悟其中奥秘。”

 甘罗深表认同。

 吕不韦继续说道:“比如我年轻时经常往返代郡经商。那里的百姓常与外族对抗,崇尚武力而不重生产,军队运送物资时常有剩余,便会低价出售。我便组织商队前往采购,再运回魏国转售,往往能获得三倍以上的利润。这就是时间和地点差异带来的机会。”

 甘罗频频点头。

 吴巨对岳父的才智十分钦佩,这样的商业头脑实在令人叹服。难怪能培养出同样出色的女儿。

 吕不韦说完后,祁农接过话头:“我擅长的是农事,而非经营财货。尤其在吴卿和吕相面前,我不敢多言。但我可以告诉你一句话:宁可无功,不可犯错。”

 甘罗郑重答道:“晚辈虽想在平准部有所建树,但绝不会冒险妄为。”

 临别之际,甘罗以茶代酒,向三人敬酒,表达感激之情。

 传授经验之后,甘罗有所感悟,但仍有些忧虑:“我虽有一些想法,却不知从何入手,才能尽快取得成绩让大王满意。”

 吴巨轻笑一声:“眼下不就有个绝佳的机会吗?”

 甘罗好奇地问道:“是什么?”

 ……

 宫内,子楚放下奏折感慨道:“不知甘罗那小子能给我怎样的惊喜。”

 “甘罗年幼,真能担此重任?臣担心他出错,不,即便无过但若无功,怕遭人非议。”一旁的蒙毅忧虑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