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高粱成熟(第3页)

 子楚收回手,他也只是随性一试,不是真想吃。

 吴巨掰了一半递给试验田负责人:“尝尝,说说你的感受。”

 负责人接过,尝了一口,皱眉慢慢咀嚼:“我是不是该说实话?”

 子楚瞪了他一眼:“你难道还想撒谎不成?”

 负责人尴尬地笑了笑,随后严肃地说:“确实不好吃!”

 “这还需要你说?”子楚翻了个白眼,他和吕不韦之前就已经体会到了。

 负责人接着说:“虽然味道不佳,但有它的实用价值。我们的秦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行了,这些话就免了吧,寡人清楚治下的情况。”子楚无奈地摆摆手。

 负责人调整语气:“尽管我国强盛,但仍有百姓食不果腹,尤其是战乱或灾荒时期,饿殍遍野,对他们而言,这点难吃也算不上什么。”

 子楚等人点头表示认同,这话说得实在。

 吴巨插话道:“对他们来说,口感差一点也没关系,而且我们还能不断改良,纯高粱馒头虽差,但加入其他粮食做成杂粮馒头就会好很多,还可以用来煮粥、酿酒,甚至喂牲口,总之总会有解决办法。”

 子楚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他们拿出之前的烤肉,倒上一杯低度烧刀子,继续用餐。

 子楚边吃烤肉边说:“高粱耐寒耐涝,产量高,用途广,看来确实值得种植。祁农,这事就交给你了,种子取出来后统一种植,要是失败了,唯你是问!”

 “是!”祁农正色保证,“臣定将高粱种好!”

 君臣四人继续边吃边谈。

 “对了,关于杂交的事,你那边有进展吗?”吴巨问祁农。

 祁农摇头,“暂时没有。春天时我让人搜集了各地的高粱种子,但还没来得及播种,要等到明年春天一起种,到时候才能知道情况,包括你说的杂交能否实现。”

 吴巨点点头,他认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后世的杂交技术大多依赖科技手段,杂交水稻尤其需要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他不确定自然杂交是否可行,能否培育出更好的品种。不过还是决定试试,不尝试怎能知晓结果?

 饭后,众人返回城中,在吴巨府中小憩。

 这时,子楚问道:“科举准备得怎么样?卷子出了吗?”

 吴巨点头,请子楚稍等,随即回房取来一个盒子,从中拿出一摞纸,“这是初试试卷。”

 子楚接过,快速浏览一番,又递给祁农和吕不韦。

 二人看完后都点头,“这份卷子很好,非常考验考生能力,特别是那道策论题,很有深度。”

 子楚也点头,“那就按这个方案进行。”

 吴巨补充道,“由于范围仅限于咸阳地区,所以只设初试和会试两轮,最终由大王亲自考核。”

 “三天后的第二期《大秦报》上会正式公布此消息,并在京畿各城设立报名点,京畿人士可报名参加,初试定于九月十日,会试则于九月十七日开始。”

 子楚点头沉思片刻,说道:“不必限制为京畿人士,这样可能不太公平。人们担忧的不是分配少而是分配不均。不如缩短报名时间,改为三天,甚至两天,这样报名人数自然会减少。”

 "大王考虑得很周全。"吴巨笑着点头。

 "回去拟一份详细的章程送至宫中,后 ** 会时集中商议。"

 吴巨点头:"好。"